首页

公告咨询

首页 >> 公告咨询 >> 正文

议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历史时期黄河灾害及其治理”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11-28    作者:     来源:灾害史研究资讯     点击: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

暨“历史时期黄河灾害及其治理”学术研讨会

会议手册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

济南

202212



会务提示

会议日程

会议议程

开幕式

主题报告(一)

分会场报告

第一组黄河灾害与治理(一)

第二组黄河灾害与治理(二)

第三组黄河问题的多元透视

第四组黄淮流域的灾害与治理

第五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

第六组灾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七组历史上的救灾活动

第八组灾害史视野下的慈救事业.

青年学者分论坛(一)

青年学者分论坛(二)

青年学者分论坛(三)

青年学者分论坛(四)

圆桌论坛

主题报告(二)

闭幕式

参会代表名单

会务组成员及联系方式

各会议室安排及负责人联系方式



会务提示

   热忱欢迎您参加本次学术盛会!为方便您了解会议详细情况,谨将本次会议相关事宜敬告如下:

一、会议方式

线上会议,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

二、会议须知

1.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前10分钟登陆腾讯会议平台进入会议间,并以“姓名+单位”形式备注,等候会议开始。

2.各会场报告开始前5分钟,请与会专家学者开启摄像头,以便会务同学截图留存会议资料。

3.会议开始后,请发言人之外的所有与会者开启禁音功能,以确保会议有序进行。如遇信号不畅等突发问题,各组主持人可自由调整发言顺序;如遇主持人信号不畅,第一评议人代为主持。

4.此次参会论文以及所有会议代表的发言均为未公开发布之成果,请予尊重;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未经作者允许,请勿外传。

5.本届年会遵循惯例,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设立青年学者论坛。

三、主要会务负责人联系方式

王  林 13031739080         刘本森 15589952058

杜学霞 15966636181         祝介梅 15564596763



会议日程

12月3日

上午:9:00-9:30开幕式

9:40-11:40主题报告(一)

下午:14:00-15:30分组讨论

15:40-17:10分组讨论

晚上:19:30-21:00 圆桌论坛

12月4日

上午:8:30-11:40 分组讨论

下午:14:00-16:00主题报告(二)

16:10-17:30 闭幕式

   注:大会共设主题报告2场,分组讨论8场,青年学者论坛四组10场。

   主题报告每位发言人发言时间为20分钟,分组讨论每位发言人发言时间为8或10分钟,另有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腾讯会议ID分配情况

1.开幕式、主题报告(一),会议ID:398 483 065  

2.第一、二组,会议ID:281 922 348  

3.第三、四组,会议ID:632 369 545      

4.第五、六组,会议ID:269 270 555    

5.第七、八组,会议ID:951 149 855    

6.青年学者论坛(一)第一、二组,会议ID:685 910 246    

青年学者论坛(一)第三组,会议ID:163 787 341  

青年学者论坛(二)会议ID:865 579 148  

青年学者论坛(三)第一、二组,会议ID:449 272 728  

青年学者论坛(三)第三组,会议ID:555 598 208  

青年学者论坛(四)会议ID:963 538 517  

7.圆桌论坛  会议ID:471 662 469  

8.主题报告(二)、闭幕式,会议ID: 802 879 338      



会议议程

开幕式

时间:12月3日上午9:00-9:30    会议ID:398 483 065    

主持人:毛锐(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1.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双庆致辞

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唐豹秘书长致辞

3.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致辞

4.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致辞  

5.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晓华教授作年度总结报告

主题报告(一)

时间:12月3日上午 9:40-11:40   会议ID:398 483 065

发言时间:20分钟

主持人: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1.徐海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显学中的“显学”——20世纪末对于黄河泥沙问题研讨的回顾

2.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历史流域学视阈下流域旱涝灾害研究——以明清时期汾河中游旱涝灾害为例

3.钞晓鸿(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谭其骧与张相文——黄河治理研究的学术史补正

4.韩昭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黄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颜元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明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淹开封史实研究

6.高建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山东晚清黄河决溢考证

分会场报告

第一组 黄河灾害与治理(一)

时间:12月3日下午14:00-15:30  会议ID:281 922 34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蔡勤禹(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议人:林  建(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

张伟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1.金勇强(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治河之祸:治理失职与北宋时期的黄河决溢

2.曹志敏(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河督群体的出身、专业素质与考成探析

3.古帅、李想(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晚清山东黄河河道管理初步研究

4.胡中升(桂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国民政府河政体制的治黄绩效考察——以河患与河政体制之间的关系为视角

5.张晓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通力合作与多方纠葛:1936年冀鲁豫三省黄河安澜庆祝会

6.曾磊磊(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战后黄河花园口堵口的缘起

7.董传岭(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1949年黄河水灾及应对

第二组 黄河灾害与治理(二)

时间:12月3日下午15:40-17:10  会议ID:281 922 34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赵广军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月刊》编辑部)

评议人:古  帅(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董传岭(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1.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唐诗所见“龙门”景观意象与空间拓展

2.林  建(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水文环境变化对北宋黄河下游流域漕运与经济的影响

3.史行洋(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战、黄泛与界首的崛起

4. 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战时国民政府治黄体制的运行及其困境——以泛区治黄工程为中心

5.宰  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949-1952年黄运交汇地区治水的实践与理念

6.鲍梦隐(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社会与战后黄河工程

7.张伟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新中国时期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发展演变

第三组 黄河问题的多元透视

时间:12月3日下午14:00-15:30  会议ID:632 369 54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周  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贾国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申志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1.周长富(保定市五帝文化研究会任会长会长):殷商甲骨文中的白洋淀

2.龚秀英(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黄河与永定河历史治理的比较

3.孙小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抗战时期中国对黄泛区救灾的国际组织交涉

4.吴朋飞、赵金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城市生命史研究:以兰考为中心的研究

5.王大庆(上海铁路局大机段):明清黄河故道环境变迁及考察纪行——以砀山、萧县地名变迁为例

6.朱馨薇(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跨区域治河及官绅民的合作与互补——以晚清河南治河为中心

7.岳鹏星(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精神向度:黄河治理与中华民族集体应对中的家国本位

第四组 黄淮流域的灾害与治理

时间:12月3日下午15:40-17:10  会议ID:632 369 54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赵晓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评议人:孙小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吴朋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1.张立东、李立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鲧禹治水之法与河堤的起源

2.张崇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治水信仰

3.于文善(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代河务问题与淮河水灾治理的成效

4.房  利(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近代淮河流域自然灾害与人口变动

5.申志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灌区、沙碱与农作:近代以来豫北黄卫之间土地生态变迁与民众生计适应

6.朱正业(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淮河流域农业自然灾害分布与影响(1949-2009年)

7.赵宜聪(开封市博物馆):试论开封市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第五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

时间:12月4日上午8:30-10:00  会议ID:269 270 55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评议人:胡英泽(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闵祥鹏(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1.杜香玉(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清代云南灾害应对体系研究

2.张祥稳(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天降鞠凶与有心无力:晚清安徽山区州县的水灾及其政府救助

3.聂选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俗文化视角下西南少数民族的灾害认知与地方性经验研究

4.阿利亚·艾尼瓦尔(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无分畛域:从晚清时期新疆赈捐活动看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5.韩  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兵灾冲击下的城乡货币流通变动及其影响——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华北为例

6.包艳杰(青岛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基于水土解读乡土 ——一项关于中国乡村治水实践的文化反思

7.王鑫宏(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应对1942-1943年中原大旱荒的措施及影响-以《解放日报》相关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第六组 灾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时间:12月4日上午10:10-11:40  会议ID:269 270 55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评议人:韩  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张祥稳(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周  琼(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田野调研路径初探

2.胡英泽(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人虎相视:明清太行山、吕梁山的人与虎

3.张  静(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论古代自然灾害诗歌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清醒认识

4.王庆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进湖退”:民国时期东太湖的湖田围垦、生态失调及其利益纷争

5.段  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自然灾害对城市景观变迁的影响

6.闵祥鹏、成雅昕(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灾害史研究的知识图谱与演化分析——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

第七组 历史上的救灾活动

时间:12月4日上午8:30-10:00  会议ID:951 149 85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曾桂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李光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陈静(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孔  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我国古代灾害治理文化变迁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治蝗的视角

2.刘少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治人斯有治法”:理学官僚与清初荒政重建

3.赵晓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衰退中的转型:晚清救灾法规及特点

4.唐  元(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论戏剧起源过程中的禳灾活动

5.叶宗宝(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俞树棻殉职与直奉战争前夕的鼠疫防控

6.刘  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办模式视域下的民国时期江南城市水灾防治探析

7.李  放(山东博物馆石刻文物保护与研究部):林修竹德政碑考释

第八组 灾害史视野下的慈救事业

时间:12月4日上午10:10-11:40  会议ID:951 149 855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郝红暖(安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安徽史学》编辑部)

评议人:王娟(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德明(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1.池子华(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中国红十字会兵灾救助研究

2.曾桂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申报馆协赈所与晚清义赈

3.陈  静(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赈灾与宣教:光绪己丑山东水灾救助中的英国浸礼会

4.蔡勤禹(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变迁考察

5.王  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1935年山东黄河水灾救济中的赈款收支

6.文姚丽(西北政法大学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延安时期红十字与慈善事业研究

青年学者分论坛(一)

第一组黄河灾害与社会应对

时间:12月3日下午14:00-15:30  会议ID:685 910 246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杜学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杨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窦皓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王琳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宋黄河流域城市河患应对策略研究——以三则个案为例的分析

2.王珊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豫省黄河滩地开发、纠纷及其应对

3.赵紫旭(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山东黄河光绪二十七八两年险工图:一卷》看光绪年间黄河管理

4.高鑫媛(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社会结构中的动态博弈:以1898年山东黄河水灾与赈济为例

5.王  松(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他山之石:京汉铁路黄河桥的维护与重建(1905—1938)

6.杨丽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国民政府内部的黄河归故之争

7.杨书洁(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35年孔祥榕修复鄄城董庄决口述略

第二组黄河灾害与社会应对

时间:12月3日下午15:40-17:10  会议ID:685 910 246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晓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评议人:王  松(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杨丽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1.杨  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省对花园口决堤的募捐活动研究

2.周子钦(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治与祸:1933年马颊河的河流治理

3.杨晓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濮阳双合岭堵筑工程探析

4.沙元军(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黄河汛情传递及其对黄河治理的影响

5.窦皓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自然灾害与教育应对——以1935年黄河水灾山东灾民异地安置措施为例

6.于  凡(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民国时期黄河宁夏段水利设施建设与治理

7.冯忱熹(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至民国(618-1949年)河北沧州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研究

第三组黄河灾害与社会应对

时间:12月3日下午14:00-15:30  会议ID:163 787 341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阿利亚·艾尼瓦尔(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评议人:赵  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田佳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孙阳、卢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代河南道的自然灾害及其政府应对

2.过  轩(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宋政争影响下的水利治理——以程昉为中心

3.房智超(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漕粮与荒政:略论北宋的漕粮赈济

4.于天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民国陕西黄河小北干流段水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费兆东(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异地收容——论1935年山东黄河水灾的救济措施

6.代剑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明清民国黄河小北干流的变迁与区域社会响应—以陕西朝邑县滩地为中心

青年学者分论坛(二)

第一组历史上的黄灾治理及其社会影响

时间:12月3日下午14:00-15:30  会议ID:865 579 14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杜香玉(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评议人:贺咪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辛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1.王  烁(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明清时期黄河秦晋段水系变迁与蝗区演化及其灾害效应

2.赵伟静(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由水害到水利:晚清黄河变迁与利津经济社会发展述论

3.陈镱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利津地区黄河水灾及其应对与社会变迁研究(1855—1938)

4.袁文科(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民国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5.张健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理想与现实:李仪祉引泾灌溉工程的计划与实践

6.郑莹莹(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国时期郑肇经的治黄思想与实践

第二组 历史上的河患及其治理

时间:12月3日下午15:40-17:10  会议ID:865 579 14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刘志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王 烁(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袁文科(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1.郭云奇、惠富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乾隆二十六年河南河患与朝廷防治之策——以河务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2.王  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申报》与丁戊奇荒期间的灾害信息传播

3.贺咪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清代河工物料与技术更新

4.刘  响(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流域理论视域下的清代汾河上游自然灾害研究

5.杨俊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基于历史气象数据的1931年赣北水灾格局重建

6.陈泽宇(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反馈与政治因应:1932年山西水灾的历史考察

7.辛  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黄河治理法制述评(1927-1937)

青年学者分论坛(三)

第一组 历史时期的救灾法规与制度

时间:12月4日上午8:30-10:00  会议ID:449 272 72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李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赵海峰(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张春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潘嘉晖(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灾害史研究的“现地性”构想——以东晋南朝“荒政”研究为例

2.赵云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明清时期齐东县自然灾害及救灾抚恤制度研究

3.宋庆超、韩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庚子事变前后华北灾害与赈捐、杂捐关系研究

4.肖  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央苏区防灾救灾法制建设的近代化特征—兼与国民政府救灾法规的比较

5.武盼盼(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中的政权与民间社会互动

6.李  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政的式微——抗战时期甘肃的毁林与林禁

第二组灾害与社会应对

时间:12月4日上午10:10-11:40  会议ID:449 272 72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俊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评议人:武盼盼(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刘彦辰(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光绪朝直隶陵区的赈灾措施与仪树治理

2.吴启芳(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源掠夺与利益纷争:日俄战争前夕鸭绿江流域森林资源考察及势力渗透

3.杜德峰(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义援·形象·新变:近代青岛游艺会活动研究(1922-1937)

4.赵海峰(安徽大学历史学院):1931年国民政府举债赈灾研究——以赈灾公债和美麦借款为中心

5.张春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起来”:1945—1949年渤海区的捕蝗运动

6.吴晨勇(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三线建设时期的厂区防洪问题研究——以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例

第三组 灾害史视域下的灾害文化与个体生命活动

时间:12月4日上午8:30-10:00  会议ID:555 598 20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登德(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孙 阳(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代剑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田佳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灾害文化与生态智慧——以彭水、黔江为考察对象

2.李家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凉山彝族置卫类文献灾害文化解读

3.李晨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光绪十年景德镇水灾及其赈济

4.李朝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救灾与受灾:道光丁末豫北旱灾中的士绅生活——以《李文清公日记》为例

5.刁俊玉、韩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清光绪朝华北灾荒与官员捐赈研究

6.赵  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赈务时变:潘民表与山东义赈

7.范记川(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人骏救赈实践与理念初探——以1908年广东水灾为例

青年学者分论坛(四)

第一组灾害与卫生防疫

时间:12月4日上午8:30-10:00  会议ID:963 538 517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祝介梅(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吴晨勇(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田  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石一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行政与文化:帝国危机动员的三重逻辑——基于宋代绍兴元年浙西地区瘟疫治理的个案研究

2.陆记平(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宋代官箴所见地方官对灾疫的认识与应对

3.林梓彬、崔梦婷(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晚清五十年江苏疫灾的特征与社会成因分析

4.赵康康(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防疫有“专律”:北洋政府时期的防疫法规建设

5.董虹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国时期陕北乡村瘟疫的防治——以1931年鼠疫为例

6.朱甲利(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因地制宜:抗战时期徽州地区的中医抗疫研究

7.姜  欣(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水利工地的卫生防疫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沂沭河导治工程为考察对象

第二组中共领导下的黄河治理

时间:12月4日上午10:10-11:40  会议ID:963 538 517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魏永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赵康康(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石一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赵壮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小地大用:泥沙治理与垦区革命根据地的坚持

2.胡晓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47——1949年解放区在黄河下游防汛自救工作中的困难与应对

3.任丛丛(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急举措到系统治理的过渡:从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看中国共产党的黄河治理(1938—1948)

4.张晏齐(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救灾工作的地方实践——以绥德分区为例

5.李慧颖(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50—1953年山东治黄工作与群众动员——基于《新黄河》的考察

6.颜  晓(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自然灾害救助研究(1949—1978)


圆桌论坛

时间:12月3日晚 19:30-21:00  会议ID:471 662 469    

主题:多元视野下的黄河史研究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夏明方、王林

引言人:高建国、徐海亮、颜元亮、钞晓鸿、马俊亚、余新忠、郝平、蔡勤禹、安介生、朱浒、韩昭庆、陈蕴真、张俊峰、胡英泽、潘威、贾国静、闵祥鹏、张景平等


主题报告(二)

时间:12月4日下午 14:00-16:00  会议ID:802 879 338

发言时间:20分钟

主持人:郝 平(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大学副校长、教授)

1.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从权力操纵到市场配置:淮患成因与张謇导淮理念

2.张俊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宋元以来的泾渠兴衰与水利社会变迁——以历代“泾渠图”为中心

3.潘  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河务初创:清顺治时期黄河“岁修”的建立与执行

4.贾国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乾隆后期黄河频繁决口的治理逻辑及相关问题

5.陈蕴真(独立研究者,曾任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人河耦合系统演化规律初探:来自黄河和密西西比河治理史的启示

6.余新忠(中国灾害史防御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鼠疫”概念的形成及其知识史意义



闭幕式

时间:12月4日下午16:10-17:30  会议ID: 802 879 338      

主持人:田海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1.分组报告主题总结汇报(每位汇报人时间5分钟)

第一、二组:古帅

第三、四组:贾国静

第五、六组:韩祥

第七、八组:李光伟

青年学者论坛:陈静(一、二)、祝介梅(三、四)

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高建国研究员发言

3.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总结发言

4.主办方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林教授致谢

5.下届主办方发言

资讯来源于:《灾害史研究资讯》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