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告咨询

首页 >> 公告咨询 >> 正文

【会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12    作者:灾害与历史     来源:灾害与历史     点击: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
20251189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暨“人文减灾的历史维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主办,山西大学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协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等3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4名专家学者齐聚太原,共襄盛举。
大会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向晋卫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秘书长郝平教授代表山西大学致辞,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同仁致以诚挚欢迎与崇高敬意。他表示,本次会议以“人文减灾的历史维度”为主题,既是对全球极端灾害频发这一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推动科技减灾与人文减灾深度融合,为当代灾害治理提供兼具历史深度与现实针对性的学术支撑。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豹在致辞中强调,会议核心要立足于人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地位,挖掘和传承历史中蕴含的减灾智慧与文化韧性。他提出应深化对中国减灾道路的历史阐述,在全球视野下通过国际比较与文明互鉴,讲好中国减灾故事。专委会将持续深化跨学科研究与国际交流,协会将全力支持相关工作,共同助力灾害史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夏明方教授强调,本次会议首次将“人文减灾”这一新兴概念确立为核心议题,有望推动该理念与科技减灾深度融合,并影响国家未来防灾减灾政策;青年学者已是灾害史研究主力军,专委会将通过博士文库、学术平台等举措持续支持青年学者成长,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光伟教授围绕协会参与工作与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推进学术研究与论著发表、组织学术会议、促进信息传播与学术交流、培养青年人才,以及筹集与使用经费等方面作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深化学术交流,灾害史年会拟以专家论坛和青年论坛形式隔年举办,本届年会为青年论坛专场,分设特邀专家主旨报告、分组会议、青年主旨报告、圆桌讨论等环节。专家主旨报告邀请了8位灾害史、水利史、社会史、地理学、环境史、口述史领域的专家,为青年学子们带来了精彩报告。分组会议共有八组,37位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分别围绕“近世中国的灾害治理”“中国共产党的救灾之道”“灾害国家治理的多维透视”“灾害、社会与国际关系”“灾害、救济与民间信仰”“灾害书写与灾害记忆”“灾害认知与灾害应对”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青年主旨报告共有6位青年学者参与,就“灾害当中的女性形象”“漕运安全与行政减灾”“国际赈灾的兴起与发展”“赈灾的时间效能”“灾害的治理与困境”“中共的赈灾经验”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本次年会新设了以“何谓‘人文减灾’”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夏明方教授作为引言人,邀请了11位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围绕“人文减灾内涵界定”“科技减灾与人文减灾”、“灾害的双重属性”“灾害研究宏观性、系统性、聚焦性、深刻性”“以人为本与环境友好的减灾理念”以及“人文减灾思想源流”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9日下午,大会闭幕式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韩祥教授主持。首先,本次年会的特邀专家为9位硕博研究生颁发了“中国灾害史研究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随后青年学者获奖代表发表感言。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高建国研究员以“中国防灾减灾中的‘问题意识’”为题,对本次年会进行了精彩点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周亚教授作为年会主办方代表进行了总结发言,对各位参会学者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最后,兰州大学张景平教授作为下届年会主办方代表发言,诚挚邀请各位灾害史研究同仁于2026年共聚兰州。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