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活

生态生活

首页 >> 生态生活 >> 正文

智库 | 专家建言: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是成都特征的醒目名片

发布日期:2020-09-10    作者:     来源:     点击: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其中,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无疑将成为具有成都特征的醒目名片之一。

首先,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成果

      城乡统筹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10年来,成都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核心,推进城乡制度统筹、建设统筹、产业统筹、公共服务统筹和社会治理统筹,走出了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性障碍的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新路,探索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可上升为理论的制度成果。

       在城乡制度统筹方面,成都已基本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初步探索出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流动的实现路径;在城乡建设统筹方面,成都创新形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在城乡产业统筹方面,成都探索形成农业共营制、土地托管经营、大园区+小农场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在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方面,成都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基本均衡,破除了城乡户籍差别,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全覆盖、城乡就业社保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城乡无缝对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城乡社会治理统筹方面,成都创新设立村(居)民议事会制度,构建起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民事民议民定。

其次,城乡统筹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涵

        2016年,中国总体的城镇化率为57.35%,由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转向减速提高的阶段。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依然低于50%,城镇化仍处于加速推进阶段,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时期,中西部地区是中国城镇化的主战场。

       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不能再重走过去农村资源过度向城市转移的老路,而应在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发展、城市居民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使城市和乡村、市民与农民能够平等分享城镇化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意味着要克服传统城镇化的种种弊端,其中包括要改变以往城乡分治的做法和重城轻乡的倾向。新型城镇化战略,并不是一个单纯致力于推进城镇发展的战略,也不是城市单方面的建设,而是把城镇化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手段,是一个城乡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带动农村发展,逐步缩小或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在于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城乡互动发展的制度环境,使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相互流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2016年,四川省的城镇化率为49.21%,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的首位城市,其首要任务必然是要解决好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即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发挥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的示范作用。

最后,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理念

       从这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战略和措施来看,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城镇体系结构上提出构建城镇空间四级城市体系。报告指出,要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和功能区、产业园区和特色镇四个城市层级,形成分工合理、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大都市城市体系,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二是在功能空间定位上提出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报告提出,要着眼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优化城镇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形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为城市长远发展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尤其是提出要强化各功能区域的整体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是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报告提出,要深入落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位城市作用,积极推动五大经济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推动城市间相向发展、功能共享、设施互通、环境共建;主动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拓宽城市发展的外部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国家使命、体现着国家意志、代表着国家形象,要引领区域发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应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现代都市农业也并非代表成都农业的全部,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无疑是未来实现西南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成都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将解决三农问题的理念和策略根植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