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贾卫列:我的十年生态复兴思考

发布日期:2023-01-01    作者:贾卫列     来源:     点击:

我的十年生态复兴思考

贾卫列

2022年即将过去,我们就要迈入对各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2023年……

相信2022年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值得记住的一年,对我来说更是一个值得回望的一年,它是我舍离其他领域专注于生态文明探索值得小结的一年。10年前也就是2012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在我身上发生了3件事,至今也不能得出是好还是坏的结论。一是我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编辑生涯,从一位专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成为其他行业的非专业人员;二是离开原岗位的那个月,以一名业余生态文明研究者的身份来到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参加了在美国著名生态城克莱蒙举行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这就把我在以往空余时间思考生态文明问题的视野扩展到了全球层面;三是2012年11月国家大力倡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心血来潮给《环球时报》投了一篇稿,11月12日报纸以“建设美丽中国,需打造生态文明”为题刊发,由此开启了我的《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生涯。

在系统接触生态文明之前,我就一直思考人类文明如何演进。199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课题正式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课题首开世界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先河。我有幸参与课题的研究,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也一直没有间断。如果说2012年以前,我参加过课题研究、出版过专著和发表过论文有一点科研成果,但仍是本职工作之外的副产品,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业余研究者,毕竟所属的专业是在编辑领域。曾有不少人向我发出“为什么要以业余研究者的身份去做专业研究者的事”的质疑,我觉得“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整个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这句话回答了我在这条道路上以生态文明散修定位自己并一直前行的原因。离开编辑岗位后,也算迈进了生态文明“准专业研究者”的行列,虽仍是“旁门左道”,但距玄门正宗的专业研究更近了一步。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远赴欧洲,参与了环保机构的一些事务,这就使得我经常往返于亚欧美这3个不同文化的大陆,换一个角度思考生态文明。2015年,我争取到了一个去国内区域环境保护督察机构挂职锻炼的机会,使我对中国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近20年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使自己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自从在《环球时报》发表第一篇评论后,到今年也有10个年头了。有好友善意提醒,把这些评论和发表过的文章汇总出个集子,也算是对这10年的一个小结。于是抽出时间整理了一下,以《生态环球——我的生态复兴思考》之名,收录了75篇文章。取书名《生态环球》,一是文集涉及的文章都是从生态文明角度切入的;二是因为文集中有44篇是在《环球时报》发表过的评论,占收录文章58.6%;三是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已经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全球,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是全球的,要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我们的视野必须跳出地球,在更广阔的宇宙空间思考人类的未来。

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系统思考,已经体现在2010年出版的《生态文明观:理念与转折》、《An Outlook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书中。从专注生态文明的2012年开始,我们先后出版了《生态文明建设概论》(2013)、《生态文明建设读本》(2014)、《生态文明理念与模式》(2015)、《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5)、《绿色发展知识读本》(2018)、《绿色经济导论》(2019)、《生态文明:愿景、理念与路径》(2020)、《生态文明与云南绿色发展的实践》(20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实践教程》(2021)等。同时,还组织出版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2021)。2022年完成稿件的《生态文明教育》系列、《可持续的未来》、《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行动》也将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在我身处阿尔卑斯山山麓时,经常登上居住之地边上的一座圣山,倚在中世纪古堡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湖面和幽静的小城发呆,一则为自己的生存发愁,二则为人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担忧。应该究竟走什么路,才能让自己活的更充实、世界的图景更美好?

2022年5月,也就是告别编辑职业生涯的第10个年头,我有幸接受相关国际机构的邀请,再次来到欧洲与国际同仁一起开启了《可持续的未来——走向生态复兴》的课题研究。自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后,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直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进程,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生态文明理念反思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智慧,构建人类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当我漫步在研究机构所在城堡区俯瞰美丽的欧洲古城时,细细品味着走马观花旅行不能体会到的能量场,领悟到“空间是宇,时间是宙”的大道之理,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灵感,使我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我倒是希望,无论今后自己是否继续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探索,《生态环球》能成为人类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新范型的螺丝钉。收录的文中有的前后观点和表述方法不一致,是源于当时信息的传输、复制、重组和自身思维的局限,这也可以看出我对生态文明这个当代世界最大的命题理解的演化轨迹。从信息角度看,受限于人的感官和工具两个方面,自己的眼所见、耳所听与社会巨量的信息传播相比可以说是沧海一粟,更何况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同时科学技术进步带来了人类使用工具的发展,这对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思维角度看,看待任何问题,取决于自己站的高度和视野,个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高度和视野决定了信息的选择、加工、重组、交换,这就产生了信息增殖的差别,理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从字面理解或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那种感受,而是要以心灵的“绝顶”去看世界的问题。同时,要怀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科技、敬畏世间的万物,明悟正道、洞悉真理。我虽然明白突破维度看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毕生向这方向努力是自己的追求,本着“怀追逐真理之心,惟扬弃昨天自我,与自然共同进化,伴文明发展进步”的美好愿望,为生态复兴担负起应尽的职责。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有大家一起解放思想、打破成见、不断质疑、务实创新、放眼未来、共同实践,加快气候适宜化、环境持续化、经济绿色化、政治法治化、文化生态化、科技创新化、社会和谐化的步伐,才能建设“共生和谐”的美丽地球,进而为地球文明向星际文明演进做好准备。

本文原是《生态环球——我的生态复兴思考》的自序,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上网刊发也算我对自己的2022年的一个回顾、对过去10年的一个小结。

引用北宋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同道互勉!

贾卫列     

2022年12月31日于多瑙河畔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