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向灾而生、内化为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思想及应对机制研究”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4-07-17    作者:民大环境史中心     来源:     点击:

2024年7月13日—1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三交”史数据库中心主办,“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组、“中华民族灾害文化的传承与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项目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向灾而生、内化为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思想及应对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灾害思想及应对机制蕴含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共同揭示了灾害文化生态的因应协同效应,并以其交互性实践推动并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聚焦挖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思想及应对机制,开拓并深化中国灾害文化研究的领域、路径,吸引更多学者加入地方性防灾减灾知识的发掘及研究中来,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灾害预防、应对和恢复策略,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期望助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的提升,裨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陈鹏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鹏教授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及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肯定了周琼教授团队近年来在西南边疆民族史、环境史、灾害史研究方面的贡献。陈鹏教授表示,开展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思想与应对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建言献智,共同为防灾减灾体系作出贡献,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委员会主任夏明方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委会主任余新忠教授分别致辞,夏明方教授回顾并总结了项目负责人周琼教授学术历程的特点,肯定了周琼教授团队在环境史、“生态屏障”“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近年来进行的系列研究工作充满了期许。

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余新忠教授说到,周琼教授借助瘴气与环境的联系展开研究并涉及灾害史领域,早期研究的瘴气虽然是医疗社会史领域,但也是疫灾的范畴。对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历史文化学院以及周琼教授表示感谢,祝愿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周琼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对各位专家莅临、支持会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开幕式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委会主任夏明方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委会主任余新忠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冯贤亮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学系沈宇斌副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在主题讨论环节,来自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省古籍办、辽宁师范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并围绕灾害思想的现当代转型、灾害史研究的视野、西南地区民间和官方应灾机制、灾害认知与思想演变等主题展开交流。

闭幕式主旨报告由东南大学李昕升副教授主持。云南大学法学院胡兴东教授、安庆师范大学张祥稳教授,硕士研究生杜羽、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员卜风贤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闵祥鹏教授、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李益敏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主持闭幕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卜风贤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刘荣昆教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聂选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艳波做了会议总结评论。

聂选华和周琼为此次研讨会做了闭幕式谢辞。作为项目组成员,聂选华围绕课题目前进展情况、结项要求、达成目标等做了详细汇报,基本分为成果发表、项目培育、学位论文、创新团队、荣誉奖项等方面,就此请教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意见,最后向周琼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和会议召集人,周琼教授对此次与会专家、项目组成员以及会务组表示感谢。周琼表示,开展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思想与应对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存智慧。其次,这为我们应对当今的灾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传统的智慧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这样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灾害应对思想,能够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应对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会后,与会专家一同前往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文物展”,深入了解各民族丰富的古籍文物,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供稿:曾 磊、勒伍阿支

供图:高 翔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