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课题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结项鉴定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5-09-07    作者:课题组     来源:课题组     点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结项鉴定会在京召开

202568日上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AD158)结项鉴定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该项目于201711月立项,20183月举行开题报告会,20218月获得滚动资助,于20254月正式提交结项申请,并获准以会议形式进行结项鉴定。

项目评审小组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利华教授担任组长,并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龚胜生教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钞晓鸿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王建革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胡英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展龙研究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闵祥鹏教授担任评审专家。

会议伊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及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黄志辉处长先后致辞。彭勇教授表示,2020年底周琼教授携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推动学院有关灾害史、环境史等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中国史学科的成长与壮大做出卓越贡献。在项目即将结项之际,衷心希望与会专家严格把关,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历史文化学院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项目的后续工作,为项目建设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黄志辉处长指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始于云南,终于北京”,是近年历史文化学院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为中央民族大学带来诸多荣誉。既感谢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领导专家拨冗莅临指导鉴定,亦感谢周琼教授团队数年来的艰苦攻坚。

项目首席专家周琼教授全面介绍了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她指出,本项目由5个子项目组成,对西南30余个民族的灾害文化史料进行调查辑录,构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专题数据库,首次集中性地展示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的面貌,以跨学科的方式整合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资源。围绕这一总体目标,项目组大力开展史料整理、田野调查与信息采集,搜集整理各类各类资料3351万余字。目前,项目组不仅完成了研究计划设计的所有研究成果,还超额完成了项目申请时计划外的成果。一是建成“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暨灾害文化地理信息系统(SWMDC-GIS)”1套和“怒江州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动态监测预警系统”1套;二是汇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史料长编》1套(全54册、共2200万余字),兼及民族文献350万字、西南地区疾病史料120万字、西南地质灾害史料80万字;三是整理《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查研究报告》1部(全6册、共226万余字),汇集调研日志128万余字、图片11000余张、视频900余个、音频1500余段(转译文字共207万余字);四是编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应对机制与灾害思想研究》1部(共40万余字);五是提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冠肺炎防控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报告》等系列咨询报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现实需求。

子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夏明方教授对其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简要汇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和六花副研究员代表子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煜达教授介绍了西南少数民族古籍中的灾害数据搜集与整理工作。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卢勇教授代表子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萍教授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与GIS平台建设成果进行了汇报及展示。

在认真听取项目组的情况介绍并审阅项目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后,鉴定专家对项目进展及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对成果及后续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项目组成员进行讨论。王利华教授代表评审小组进行总结发言,高度赞誉了项目组在人才培养、数据库建设及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指出项目研究视野开阔、结构成型,理论探求与实际工作两相结合,期待未来不断打磨项目资料,完善相关文献出处,建设一个更为可靠、便利的灾害文化数据库。

首席专家周琼教授和子项目负责人对专家意见作了回应,并表示衷心感谢。周琼教授表示,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项目研究,特别是认真思考如何科学界定灾害文化,未来项目组仍将进行较长周期的后期修补工作,不断完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会议尾声,周琼教授再次对学校领导、与会专家和项目组成员致以谢意。本次结项鉴定会圆满落幕。

2025610日 北京)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