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点名通报云南省昭通市督查整改敷衍,指出该市至今尚未建成规范化垃圾处理设施,并称在全国地级市中极为罕见。据悉,两年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昭通也是因为同样的问题被生态环境部曝光。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曲睿晶向记者指出,在“清废行动”和中央环保督察等固废督察的风口浪尖上,昭通连最基本的垃圾处理场所都没有,实属少见。暴露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前瞻性规划。
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级市没有规范化垃圾处理设施固然罕见,但事实上仍有不少城市管理者并未把垃圾处理放在重要位置。”
建设速度“掉队”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昭通承诺的几个举措均未如期实现。
焚烧发电项目尚未破土动工;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在环保督察组进驻前才匆忙启动;即使建好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只有60吨,远不能满足昭通每天产生400多吨垃圾的需要。而且,该填埋场没有任何垃圾渗滤处理设施;临时垃圾堆场也无任何防护措施,大量垃圾渗滤液堆积,对距离不远的稻田产生直接威胁……
“昭通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没有科学的规划。在得知环保督查‘回头看’后,急忙跟当地的一家企业进行合作,透明度不够,也将很多有实力的央企挡在门外。” 曲睿晶说,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意料之中。
蒋建国表示,建设规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填埋场、焚烧厂,国家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
“云南属于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对下游地区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曲睿晶认为,昭通应在建设焚烧厂上面下功夫,即使原生垃圾也应该是零填埋。
雪上加霜的是,云南省到现在都没有出台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划。不过,在2016年,云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表示将完善城市垃圾处理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
然而,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规划,显然没有直击到“痛点”。
“吃力不讨好”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政府来讲,往往‘吃力不讨好’。”蒋建国指出,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确实比较难,尤其是公众对于后端排放的疑虑,让城市管理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曲睿晶看来,垃圾处理设施属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尤其是后端处理设施在城市安全运行中发挥消纳作用。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强调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城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也渐渐撬动了地级市乃至县级市的垃圾处理设施。
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75.8万吨/日,比2010年增加30.1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2%,其中设市城市94.1%,县城79.0%,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垃圾焚烧厂已超过300座。然而,这样的垃圾处理设施,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从近几个月的环保督察,我们会发现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历史欠账太多。”蒋建国说,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生活垃圾也随之增长。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会因预期偏差,消纳能力跟不上。
蒋建国建议,政府还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倾斜。
据介绍,受土地限制,生活垃圾焚烧厂已纷纷成为各地政府的选择。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厂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热度不减,不少地级城市也在规划建设焚烧厂。
“由于垃圾焚烧厂前期投资大,收益较慢,对当地财政依赖较大。城市管理者要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曲睿晶表示,垃圾后端处理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尤其对县城或乡镇来讲,要慎重考虑其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