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和贯通东西两翼的滨海旅游公路,建成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
就在党代会召开前夕,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议,就未来广东海洋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海岸线管理和沿海经济带规划建设,切实解决沿海产业布局不合理、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等问题,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形成新的增长极。重点推动海岸线功能规划与沿海产业带规划“两规合一”,陆海统筹,确保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与海岸线功能有机衔接、科学匹配,形成布局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从上述两个会议释放的信号不难看出,因海而兴、因海而富的广东,正在谋划海岸带利用发展新模式,籍此实现因海而强。
从去年年底开始,根据广东省委的部署,在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指导下,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开展了对广东省的海岸带功能研究,形成了《广东省海岸带功能研究报告》,提出了构建“三生空间”的设想。 “三生空间”即统筹海岸带范围内陆域、海域、海岸线的基本功能,协调珠三角、粤东、粤西区域发展,将海岸带空间功能分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构建科学、有序的海岸带发展新格局。在8.96万平方公里海岸带中,“三生空间”面积比为52∶6∶42。
海岸带发展亟待突出重围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海岸带地区发挥濒临海洋与毗邻港澳地区的双重优势,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以占全省47%的土地,承载了74%的人口,贡献了88%的GDP。海岸带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资源保障,促进了人口、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活空间优化提升。
由于长期陆海分治、陆海脱节,广东省海岸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陆轻海,空间布局亟须优化。虽然广东省陆地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而海洋要素生产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开发,海洋空间、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禀赋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供给尚未有效激活。
二是粗放开发,资源效益尚未发挥。长期以来,有的地方海岸带开发方式较为粗放,海岸带利用一定程度上呈现破碎化趋势。海岸线低效占有、圈占浪费以及围填海批而不填、围而不建等现象较为突出。
三 是陆进海退,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海洋作为受体接纳了大量陆源污染和“热污染”。海岸带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部分功能退化丧失,甚至威胁到海岸带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陆海分治,综合管理缺乏支撑。没有综合的法律法规用于海岸带管理,海洋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协调机制,严重制约着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空间资源实现多规融合
作为针对当前传统规划的一种解决方法,将海岸带空间功能划为“三生空间”,可以对区域空间资源起到统筹作用。通过主导功能决定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了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
“三生空间”具有空间尺度差异性、功能符合性、范围动态性等特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区域功能视角下划定是不同的,三类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兼容。
“三生空间”更是基于统筹发展和多规融合的理念,从生态、经济、社会等角度,统筹全系统、区域性、战略性于一体的资源,有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沿海产业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的多规融合。
——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
广东省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海岸带面积8.96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2.48万平方公里,海域6.48万平方公里,涉及14个地级市,47个县(市、区),227个镇(乡)。
其中,生产空间主要承载支撑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生产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的优势,集聚发展临海工业和创新产业,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广东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核心区域。生产空间同样也是城镇化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兼具了生活功能。
生产空间总面积4.64万平方公里,占海岸带总面积的52%。主要保障港口物流、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其中港口物流类生产空间面积约1714.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龙穴岛、湛江港、高栏港等;新能源类生产空间面积约5391.1平方公里,除核电建设外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远海区域;先进制造业类生产空间面积约2145.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西岸、东海岛等。
——建设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间
生活空间主要承载服务社会生活的功能。通过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配套,满足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生活需求,提升宜居水平。通过发挥生活功能,提升生活空间的城镇化和人口集聚,进而引导产业集聚和高端人才培育发展,为优化生产空间的“软环境”提供重要支撑,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引擎。
生活空间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占海岸带总面积的6%,主要保障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的发展需求。其中服务于城镇建设的生活空间面积4585.2平方公里,珠三角地区生活空间分布最为集中,呈条带状分布在珠江口海岸周边;粤东、粤西生活空间主要以重要城镇为中心向四周延展,其中粤东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品清湖、榕江口等,粤西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湛江湾、水东湾、海陵岛等。
生活空间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积极配置全球性资源,携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培育东西两翼重要都市区。以汕头、湛江为中心,聚合区域资源,培育滨海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独具岭南滨海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构筑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沿海交通主通道,打造综合高效交通运输网络,加大市政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构筑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载调节自然生态的功能。发挥好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一方面可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有效缓解生产空间因高开发强度而产生的环境压力,进而增强生产空间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调节能力,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和生产生活空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银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生态空间的范围达3.8万平方公里,占海岸带总面积的42%。生态空间分布广,包括了已建各级各类保护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重要砂质海岸、重要滨海湿地和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等。
构造滨海生态防护带与养护区,发挥生态空间在防灾减灾和生态安全中的基础作用。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综合整治重点海湾、海岛等生态环境,实施美丽海湾、生态岛礁、海洋牧场等工程。建成“陆—海—岛”一体化生态监视监测平台,严守生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