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出卷 我们答卷 人民阅卷
大上海绘就最美城市底色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8.5 平方米
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宣布,上海“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提前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数据显示,2020 年,上海市 PM2.5年 均 浓 度 为 32 微 克 / 立 方 米,较 2017 年下降 11.1%;环境空气质 量(AQI) 优 良 率 为 87.2%,较 2017 年提升了 6.9 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率 为 95%, Ⅱ ~ Ⅲ 类 断 面 占74.1%,较 2017 年提高 50.9 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基本消除。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 95% 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8.5 平方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上海居民对于近年来逐步改善的生态环境给出了越来越高的评价。调查数据表明,2020 年,上海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较 2015 年提高了11.6 个百分点。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体现了经济中心的担当、彰显了超大城市的韧性。在人口、经济、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上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背后都是上海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齐心协力留住蓝天白云
经过 5 年的努力,上海已陆续建成了由 55 个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站点以及崇明东滩、青浦淀山湖、浦东等 3 个“超级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络。
除此之外,上海还在 20 辆公交车和 100 多辆出租车上安装了实时扬尘监测设备,每 5 秒上传一次经过路段的大气污染物实时浓度数据。数据经过运算处理后被赋予 10 种不同的颜色,形成彩色线条,即时显现在指挥控制平台上。平台会根据色彩信息的“健康程度”及时提示风险,为管理人员对路段展开精准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在固定监测站点和移动监测“情报员”的配合下,上海已搭设了“天罗地网”,实现了对大气污染源的严密监控。
与此同时,上海还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全面完成中小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电厂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市实现无分散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燃烧改造;累计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2752 家;不断提升油品和新车标准,实现“三油”并轨;不断推进老旧车辆淘汰,累计淘汰黄标车 33.4 万辆、老旧车辆 21 余万辆;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广力度,累计推广超过 35 万辆,总规模继续处于全球城市前列;划定并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排放禁用区,上海港率先实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船舶进入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必须使用硫含量≤ 0.5%(m/m) 的燃油,积极推进内河 LNG 船舶应用,在航空、水运、码头等领域开展技术节能改造。
突出做好 VOCs 治理也是上海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方向。2014 年启动了第一轮 VOCs 治理,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厂一方案”,重点突出末端治理。2020 年启动了第二轮治理,采取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特别限值、精细管理等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措施。同时开展了低 VOCs 替代示范,积极探索 VOCs 协议减排和减量置换试点制度,构建分级管理的创新减排模式。累计发布涉VOCs 管控的地方标准 8 项,发布石化、船舶、印刷等重点行业技术规范,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印发《上海市工业固定源 VOCs 治理技术指引》,为 VOCs 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出台《上海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企业污染治理项目专项扶持操作办法》,鼓励企业先行先试。据悉,上海目前正在编制《上海市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项目专项扶持办法》,旨在全流程、全方位鼓励引导企业进行 VOCs 深度减排。
倾心尽力守好一汪清水
南北厅河位于普陀区新杨工业园区的外环林带,主体部分是一个 2.48 万平方米的湖,延伸部分是总长 1.2 公里的河道。住在周边的居民很清楚,这条现在的全市 “最美河道”3 年前是什么样子。
2017 年,在推进桃浦地区“五违四必”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普陀区和桃浦镇多部门联合执法,铲除了河岸边的鱼塘,斩断了长年污染的“病根”。
据当地居民介绍,南北厅河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景点,初春看二月兰的紫、迎春花的黄,还有紫叶李的粉与白;四月赏桃红柳绿;到了盛夏和深秋,还有色彩斑斓的睡莲和披上锈色“外衣”的水杉陪伴。
南北厅河的蜕变,是上海河道治理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上海全面完成了水源保护区排污口调整,为提升苏州河环境启动了四期工程综合整治,全市 3158 条段河道已于 2018 年底全面消除黑臭,4.73 万个河湖也在 2020 年底基本消除劣 V 类。
用 3 年修复 1.88 万条段河道,仅从数量上来看,也是很不容易的。上海是怎么做到的?开拓治水思路,广泛试点群防共治,充分借助外脑外力,让民间河长和志愿者成为河道消除污染的中坚力量。
12 名治水管水队员站在台上举起右拳,郑重宣誓:“控源截污,河道治理,我来治水;沟通水系,门前三包,我来净水;调活水体,滨海绿廊,我来护水……”这是去年上海市首个村级河长制工作站挂牌成立仪式上,村级“河长”代表宣誓的场景。
“在这里就能看到水库村中心河、水庄环河等河道的情况,发现问题我们就能及时处理,既省力又及时。”工作人员现场介绍道。工作站依托原有的村委会活动室,以“一网统管”为抓手,接入河道监控、水质监测等信息系统,将相关制度和工作站成员表、职责分工等信息上墙公示,悬挂辖区水系图。
上海目前已经建立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设立了“市-区-街镇”三级河长制办公室,全市各级党政河长达6000 余名,民间河长达 5000 余名。
与此同时,上海注重强化水岸同治,科学系统治水,明确了“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的治水总方针。5 年间,新建 540多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完成 1700余个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和 1.8万处雨污混接改造,拆除沿岸违法建筑 1800 多万平方米,整治河道周边工业企业 3300 余家,有效改善陆域污染直排入河。实施1864 条段 1754 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打通断头河 2000 余条,轮疏镇村级河道 1.1 万余公里,增加了水动力和水体自净能力。
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间,上海重大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水平也持续提升。全市完成 31 座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和 17 座污水厂新扩建工程,净增污水处理规模64.7 万立方米 / 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6.3%。全力推进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水厂大气污染物治理,完成 10 个污泥处理项目,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 100%。完成 1728 个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462 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雨污混接点改造约 1.8 万个。实施 38.2 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4%。
不遗余力建好宜居净土
过去,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可以比喻为“一双鞋”“一页报”“一张床”,如今,这个比喻用语中又多了“一间房”。家住九里亭小区的老李最近高兴地发现,小区西南角的一片荒地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处迷人的街心花园,多彩的地被花卉互相映衬,给夏初的花卉“断档期”带来一抹鲜艳的活力。5 年间,全上海增加九里亭路九杜路口这样的“口袋公园” 200 余座。这些“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地区公园组成了“接地气”的三级体系,占据了城区里的“夹缝”,让市民有“出门 500 米就有公园”的绿色获得感。
如果说公园绿地是上海生态蓝图中错落有致的肌理,那么生态廊道就是骨架。“十三五”期间,上海完成了绿道建设 1093 公里,黄浦江滨江绿道 45 公里核心段实现贯通。另有 17 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两岸等完成造林30万亩。
在“植绿造绿”的同时,让受到污染侵蚀的土壤“返绿复绿”,也成为上海打造“生态之城”的主要方向。
不讲条件、不畏艰难、不搞变通,投入资金 1.8 亿元,开挖 19.51 万吨,规范处渗滤液置26785.3吨,回填土方116300立方,历时 71 天的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整治大会战于去年 10 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昔日令人望而却步的垃圾填埋场成了周边居民纷至沓来的树林步道,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为让老百姓住得安心、吃得放心,上海全力修复在工业发展时期受到污染的地块。在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工作中,上海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创新模式。
宝山南大治理修复项目,首创“修复工厂”模式,全过程服务于区域整治开发,把区域内不同地块的污染土壤均汇集到“修复工厂”集中处理处置,修复后在区域内统筹消纳,成功实现修复后土壤踪迹可寻、二次污染可控。
桃浦区域治理修复项目,通过精准识别和科学评估地块污染风险,探索出“风险管控,分类施策”的治理修复策略。对于异位处置的污染土采用“区域土方平衡、就地消纳利用”方案,实现污染土在区域内消化的总体要求,既保证用地的安全,也大幅节约了修复成本、缩短治理年限。
桃浦镇 603 地块曾是世界四大活性染料生产基地——染化八厂的所在地,土地营养流失严重,是目前上海地区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地块。修复之后,这里将成为集城市景观绿地、甲级商务写字楼、精品商业MALL等于一体的桃浦智创城。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不久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内企业,梅赛德斯-奔驰零部件制造服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的全流程。常规需要 4 个月才能完成的流程,他们仅用了 40 多天,这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的生态环境审批政策。
这项“政策红利”是近年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推出的诸多“硬核”举措之一。他们围绕企业在环保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采取了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加强企业服务指导以及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等一系列措施。
据介绍,2020 年,全市千余个项目豁免办理环评手续,千余个项目以告知承诺方式取得环评批文,约 20% 的项目可以通过非重大变动认定豁免环评手续,1/4的产业园区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范围。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约 60% 的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80% 以上的项目实施了环评告知承诺。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帮扶。位于奉贤区南桥镇杨王工业园的上海金石索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工业喷涂的企业,过去简单的末端治理工艺已跟不上现在的环保要求。对于 VOCs 治理,企业通过与专家论证提出要用活性炭吸附-脱附冷凝回收的方式来处理生产废气,但投资额较大,经济负担较重。奉贤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与监测管理科工作人员得知后,及时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并沟通协调。最终,这家企业成功申请进入了当年清洁生产改造名单。企业努力通过了清洁生产的审核、验收工作,拿到了市财政补贴 40余万元,成了全区第一家拿到清洁生产补贴的 VOCs 治理企业。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我们将马上用于废气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生态环境部门的贴心之举坚定了他们绿色发展的信心。
“轻微免罚”帮助企业留住了“积极性”。在近期一次日常监管检查中,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发现,在一家汽车修理店内,员工正在打磨房内进行汽车批腻子作业,且未关闭大门。这种行为属于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并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否则将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检查人员了解到,这家从事汽车销售、维修及喷漆服务的汽修店设有喷漆房和打磨房各一间,喷漆房安装有活性炭过滤设施,当场要求其立即整改。考虑到汽修店这一违法行为属于首次发现,并当场完成整改,停止违法行为,符合《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第五条的规定,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最终作出了免于处罚的决定。“如不是生态环境部门对我们免于处罚,一个月的利润说不定就又要泡汤。”汽修店主十分感慨,日后一定严格守法作业。
除此之外,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努力方向。各级已陆续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围绕制度创新、模式创建、平台搭建和政策支持等启动研究和试点创建。
2020 年底,上海正式启动了首个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与奉贤区人民政府签署《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并组织编制了《奉贤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集成示范实施方案》,按照先行先试、共建共享、创优创新原则,在推动环保“领跑者”制度、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示范、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创新第三方环保服务有效模式、落实绿色金融创新政策和试点街镇环境综合管理机制等方面率先开展尝试,助力奉贤绿色发展,共同打造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上海样本和示范样板。
目前,在集成示范合作机制下,已有多家单位分别签署了《智慧环保共建合作协议》《绿色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绿色供应链试点推进合作备忘录》,切实推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绿水青山定不负人”。在金山嘴渔村、崇明建设镇、奉贤青村镇,假期“一宿难求”的火热局面,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绿色正在成为上海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