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聚焦

国内要闻

首页 >> 生态聚焦 >> 国内要闻 >> 正文

“我们保护了300种鱼类” 杨君兴团队已攻克48种土著鱼人工繁殖技术难关

发布日期:2021-06-23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们保护了300种鱼类” 杨君兴团队已攻克48种土著鱼人工繁殖技术难关



抗浪鱼 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

1979年,杨君兴考入湛江水产学院,专业是淡水水产养殖。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此,就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与云南的鱼类打交道。

杨君兴说,之所以会选择来云南攻读硕士研究生,是因为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其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5%左右,但脊椎动物的物种数量几乎占全国总数的50%左右。可以说,在我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有这么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即使从全球来说,云南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就是这样一个地理和地貌复杂的地方,孕育了非常独特而多样的鱼类,脊椎动物也是如此。“云南是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宝地。”杨君兴说。

1987年,杨君兴成为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

在研究过程中,杨君兴看到由于人为干扰、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云南不少地方土著鱼的种类、数量减少。从1987年到1990年,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年产量就从1500吨迅速下降到1吨左右。拯救抗浪鱼,成为摆在杨君兴团队面前的紧迫课题。

通过调查发现,抗浪鱼数量下降几乎与抚仙湖引入太湖银鱼同步。太湖银鱼和抗浪鱼幼鱼都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争夺食物的竞争中,太湖银鱼占据了优势,挤压了抗浪鱼尤其幼鱼的生存空间。抗浪鱼在抚仙湖里已无法实现种群自我恢复,只有攻克抗浪鱼人工繁殖技术,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才有望逐渐恢复种群数量。

经过5年的艰难实验,抗浪鱼人工繁殖终获成功。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抗浪鱼在抚仙湖中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市民可以品尝到人工养殖的抗浪鱼。

滇池金线鲃 “鲃优1号”实现推广养殖

云南四大名鱼之一的滇池金线鲃,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时,在滇池湖体中消失,仅在周边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滇池金线鲃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为中国濒危特有鱼类。

从2000年起,杨君兴课题组依托国际组织和云南省相关项目、基金资助,持续对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摄食生态及繁殖生态等进行广泛研究,并从野外引种200尾亲鱼,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种群恢复、人工繁殖和可持续利用等研究工作。

2007年,杨君兴团队首次突破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殖。当时,这是继中华鲟、胭脂鱼之后,我国人工繁殖成功的第三种国家级保护鱼类。

为了恢复滇池金线鲃在野外的种群数量,昆明动物研究所于2009年首次增殖放流10万尾滇池金线鲃到松华坝。之后,又多次增殖放流到滇池等湖泊中。正是经过杨君兴团队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让滇池金线鲃存留了下来。

滇池金线鲃突破了人工繁殖难关,并且鱼苗的数量足以满足增殖放流的需求后,他更希望这种名鱼能重新回到市民的餐桌上,让更多人能够吃到云南的名鱼。

为此,研究人员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3年,经连续4代,选育出生长性状优良、肌间刺弱化、抗病力强的滇池金线鲃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0%,肌间刺弱化78.5%。适宜在人工可控的10~25℃淡水小水体中养殖。

2018年5月31日,对杨君兴团队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这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国家级保护鱼类创制的新品种。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审定,标志着滇池金线鲃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这一探索的成功,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渔业产业的可行性。

目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已在不少地方推广养殖,文山、曲靖这两个地方养得比较多。

2019年,杨君兴团队获批建设“云南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

最近,还有一个科研进展让杨君兴团队比较高兴,那就是选育的软鳍新光唇鱼新品种“黑带1号”正在申报新品种权。这是一种可食、可观赏的土著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黑色的粗线条,游动时鱼鳞泛光,黑丝犹如中国水墨画中的线条,极富美感。去年开始,软鳍新光唇鱼“黑带1号”逐渐进入福建等地的观赏鱼市场。

杨君兴算了算,云南的土著鱼有594种,他们团队累计收集和保存高原鱼类种质资源300种,其中迁地保育云南土著特有鱼类102种,突破人工繁殖技术难关的有48种。获授权相关鱼类人工繁殖、饵料及育种发明专利23项。增殖放流土著鱼类11种300余万尾,以恢复珍稀特有鱼类的野生种群。

“云南的物种资源那么丰富,真正把这些资源转化为产业来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可以说连1%的物种都不到。”杨君兴说。

谈到今后的目标,杨君兴说,他们团队希望能够攻克300多种土著鱼的保育技术难关,让这些土著鱼类实现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


图片


图片




构建“花-鱼-螺蚌-鸟”模式

   鱼类研究成果不断,杨君兴团队又扩展研究领域,探索提出了“花-鱼-螺蚌-鸟”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模式。

   杨君兴说,“花-鱼-螺蚌-鸟”模式中,花是以海菜花为代表的大型水生植物,鱼是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土著鱼类,螺和蚌是高原湖泊特有的水生底栖生物,鸟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湖泊湿地鸟类。这种立体生态修复模式,不仅能实现湖泊生态治理与土著物种保护相结合,也对湖泊的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生态系统缓解环境污染等都有重要作用。

   2015年,昆明市船房河与边防路交叉的地方,站在天泽桥上向河的下游望去,可以看到河面上泛着点点白花。这些白花就是海菜花,这是滇池的一个旗舰物种。上世纪60年代以前,海菜花群落在滇池占有显著地位,云南其他湖泊里也有分布。到了20世纪70年代,海菜花在滇池中的种群数量开始迅速下降,寥寥无几。到20世纪80年代,滇池的海菜花几乎灭绝。云南其他湖泊的海菜花也处于濒危之中,因而,海菜花被列为我国珍稀植物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杨君兴课题组的舒树森博士说:“水生植物的生长,会消耗掉水中的一部分氮磷,而这些又是造成滇池富营养化的元凶。所以,种植滇池流域的土著植物海菜花,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海菜花还是一道美味的蔬菜,大面积种植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种植海菜花,在大理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老百姓依靠种植海菜花增加收入。”杨君兴说。

   不仅在滇池、杞麓湖等湖泊中,杨君兴团队也在探索用这种模式恢复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

   杨君兴说,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特点,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不同,要充分利用本土的动植物、微生物,帮它们构建起良好的生态关系,从而起到修复生态的作用。

   目前,宝丰湿地正在进行提升改造。由杨君兴课题组提出设计,在这里构建一个1000多亩的“花-鱼-螺蚌-鸟”模式,希望为滇池的治理发挥一定作用。


图片


图片




云南拯救了数十种珍稀鱼类

云南江河鱼类种类极为丰富,云南记录的江河鱼类有629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93%,种数居全国之首。其中土著种594种,特有种类255种。

几乎在云南的所有河流及湖泊湿地中均有云南特有鱼类,如洱海特有种大理裂腹鱼、滇池特有种金线鲃、杞麓湖特有种大头鲤、抚仙湖特有种银白鱼和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属印度洋水系的世界上罕见的降河洄游型鳗鱼——云纹鳗鲡,均为云南动物多样性中的核心代表。

为保护和恢复云南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在前期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云南开展了野外引种、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同时开展了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土著鱼类的基因组测序、组装、解析等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滇池金线鲃、抚仙金线鲃、星云白鱼、程海白鱼、软鳍新光唇鱼、异口新光唇鱼、云南光唇鱼、南方白甲鱼、暗色唇鱼、短须裂腹鱼等土著鱼类人工繁殖。成功实现人工繁殖的鱼类中,有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8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有6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成功将滇池金线鲃等数十种云南珍稀特有鱼类从灭绝边缘拯救出来。

昭通  撤除小水电站保护鱼类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赤水河经镇雄、威信两县,涉及15个乡(镇),截至2020年9月底,昭通镇雄、威信两县全面完成了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拆除工作。至2020年底,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赤水河鱼类达到78种,恢复生物多样性效果显著。赤水河鱼类物种丰富,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5种。

曲靖 成功繁育10余种土著鱼


多依河位于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境内,河里曾经鱼虾成群,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生长着暗色唇鲮(俗称猪嘴鱼)、狭孔金线鲃、多依河白鱼、花鲈鲤、三齿华缨鱼、六须鲇等珍稀野生鱼种。

前些年,由于过度捕捞,这些珍稀野生鱼类逐渐绝迹。为促进珠江水系生态平衡,保护多依河鱼类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水生生态环境,从2011年开始,由罗平县鲁布革乡水产站协调成立了罗平美丽家园水产有限公司,牵头进行珠江水系野生土著鱼驯养,研发土著鱼人工繁育,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行动。

2012年以来,公司牵头逐步探索珠江水系野生土著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工作。2015年暗色唇鲮首次人工繁殖成功。随后,南方白甲鱼、云南光唇鱼、花鲈鲤、三齿华缨鱼、多依河白鱼、狭孔金线鲃等10余种珠江水系土著鱼驯养繁育成功。

通过近10年的努力,珠江水系土著鱼繁育工作初有成效,为珠江上游地区增殖放流提供土著鱼鱼苗60余万尾,为养殖场提供土著鱼鱼苗100余万尾,为保护珠江水系土著鱼、保护珠江水系生物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丽江 保住7个程海土著鱼种


丽江市鱼类资源经过多次调查,迄今共记录鱼类8目20科61属91种,丽江鱼类种数占云南淡水鱼类种数的14.5%。其中土著种74种,外来种17种;云南特有种15种,其中程海白鱼、程海鲌、大眼圆吻鲴、华坪点纹银鮈、程海蛇鮈、厚唇裂腹鱼、小口裂腹鱼、宁蒗裂腹鱼、长鳔云南鳅、宁蒗高原鳅、程海鱼央等11种为丽江地区的特有种;小裂腹鱼和秀丽高原鳅为丽江、鹤庆漾弓江水系的特有种。

程海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是一个集生物养殖、调节气候、蓄水、灌溉、交通航运等功能于一体的湖泊。程海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鱼类29种,其中土著鱼类16种、常见的外来鱼类有8种。永胜县创意工贸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开展程海湖土著鱼人工驯养繁育研究,于2006年投资建设鱼苗池,组织人员用拖网捕捞和高价收购程海土著鱼类物种进行扩繁。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基地里保住了包括程海白鱼、大眼圆吻鯝在内的7个程海土著鱼种。程海湖土著鱼类繁育工作成效显著,为程海湖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提供500余万尾土著鱼苗种,为金沙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