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解决鄱阳湖冬枯提前、枯水时间延长的问题,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建闸)工程的动议被提了出来。然而,历时12年,该工程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综合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尚无令人信服的定论。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东亚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之一,对于长江生态大保护来说意义重大。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都高度关注,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辩从未停止。近日,一篇名为《江西不能将鄱阳湖干旱归咎于三峡,赣江水库层层拦水才是根本原因》的文章针对三大常见的观点误区,结合工作实践和公开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解读。
【误区1】这是修水闸,不是修大坝,不会造成环境破坏。
【误区2】三峡大坝修了利国利民,鄱阳湖的水闸修了也一定会利国利民。
【误区3】鄱阳湖连年干旱的原因,是长江上游修建了三峡水库,导致枯水期长江水位降低。
最后,作者认为,造成鄱阳湖冬枯的真正原因,在于江西省内的水被层层修建的水库拦截了,到不了鄱阳湖,更到不了长江。这才是赣江南昌段和鄱阳湖连年水位低、干得见底的根本原因。绿会研究室转发该文,供各方参考。
编者按/慧子 审/橡树 编/Sakura
江西不能将鄱阳湖干旱归咎于三峡,赣江水库层层拦水才是根本原因
我一直认为,鄱阳湖要修建拦湖工程的话,必须慎之又慎。不管修建什么形式的大坝或者水闸,对鄱阳湖本身生态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不厌其烦地给我留言说,这是修水闸,不是修大坝,不会造成环境破坏。我在水运水利建设行业十几年了,用脚趾头想一想也知道里面的利害,不需要你们来忽悠我。
对于江西九江和南昌来说,修建水闸短时间内肯定是有利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肯定是有害的。鄱阳湖与洞庭湖并称为长江双肾,其作用就是洪水期成为长江的分洪区,枯水期为长江补水。如果修建水闸,哪怕是一道低水闸,也会一定程度上阻断长江和鄱阳湖的全面连通,影响湖内江内的生态平衡。而且,因为有这样一道水闸的存在,到了鄱阳湖流域涨水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鄱阳湖水位进一步上涨,把江西淹得更加厉害。
有人说,水闸的闸门是可以提起来的,所以不会妨碍泄洪。这些人恐怕从来就没有见过水闸是什么样子的。说白了,水闸是一个简化版的大坝。水闸的闸门是可以提起来的,但是水闸的基础还在水底下,支墩还立在水中,一定程度上会减缓流速,阻碍洪水外泄,进而推高湖泊水位。
修建任何工程,不能只看有利的一面,选择性地忽略不利的一面。理想往往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有利于江西本地,但是现实非常骨感,一着不慎,遗祸无穷。
还有人留言说,三峡大坝修了利国利民,鄱阳湖的水闸修了也一定会利国利民。这些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两个工程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三峡大坝对生态的破坏是客观存在的,但也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去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那么大,三峡在削峰滞洪方面作用非常大,最起码这一点是达到了当年的建设目标的。鄱阳湖水闸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江西部分地区,对其他地方不说多么有害,起码是没有好处的。
有些网友留言说,鄱阳湖连年干旱的原因是长江上有修建了三峡水库,导致枯水期长江水位降低。我认为这是胡说八道。
我常常查看长江各水文站的流量情况。2010年我上班的时候,长江武汉段最低流量只有8000多立方米每秒,很多时候都保持在每秒10000立方米以下的径流量。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长江武汉段的径流量始终保持在每秒11000立方米以上。
以前,荆江河段船只搁浅、断航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几年来,随着航道水深的增加,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我连续一段时间关注了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少的时候四五千,多的时候七八千。三峡水库根据下游流量情况,进行精准调控,既保证了下游航道畅通,城市取水充足,又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浪费。要知道,2014年时,武汉江岸区的自来水厂还因为长江水位过低,取不到水,出现过短时间的停供。这几年,这种现象再没有出现过。
由此可见,鄱阳湖水位低不能怪三峡。武汉位于九江的上游,尚且没受影响。九江位于下游,反而受影响了,逻辑上说不过去。
九江水文站的数据暴露了真相。今年正月初的连续几天,我发现鄱阳湖口进入长江的流量在1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有时甚至只有500立方米每秒。而同时期洞庭湖进入长江的流量能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少的也在3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偌大一个江西省,进入长江的流量不到湖南省的三分之一,会是什么原因?只能说明,江西省内的水被层层修建的水库拦截了,到不了鄱阳湖,更到不了长江。这才是赣江南昌段和鄱阳湖连年水位低、干得见底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将江西干旱归咎于三峡水库,我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如果是真不懂,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江西的干旱跟三峡水库关系已经不大了。如果是装傻,那就是居心叵测,故意转移视线,将赣江上的水库造成的问题甩给三峡。这一点,我也希望江西网友看明白,弄清楚,不要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给蒙骗了。(2021年4月2号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