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入秋到2021年3月,华北地区发生17次大范围雾霾,除夕和两会期间更是出现重度雾霾。参照今年的情况,明年冬奥会举办时间正值华北重污染天气频发时段,大气质量形势十分严峻。
为厘清雾霾成因,保障2022“冬奥蓝”。5月10日,中国绿发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递交建议报告,将中国绿发会2017年以来邀请国家及地方相关领域专家和实践团队,先后召开五次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研讨会的研讨成果进行汇总、梳理、提炼,希望冬奥委能够参考吸纳相关建议,结合专家意见,尽快调整我国大气治理对策,为保障“冬奥蓝”同向发力,确保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报告认为,在传统大气污染物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雾霾仍然暴发的原因是非传统污染物-可凝结颗粒物 CPM和氨气的排放,加上夹带有细颗粒物的工业水汽,与残留的传统污染物在大气中作用,产生了新的二次颗粒物,从而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中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余热回收,治理湿法脱硫后排出的烟气
湿法脱硫后排出的烟气,不但含有水汽、细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还有余热。目前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已完全成熟,为了迅速抑制重霾的发生,应该强制回收湿法脱硫后烟气的余热和水汽,使企业达到节能,节水,降霾,减碳和增收的五重效益。
二、回收工业排放的水汽和余热
根据各地的工业布局和环境容量,采取积极措施回收燃煤、燃气电厂冷却,冶炼、化工等行业各工序排出的水汽/余热。此举能拿掉城市上空的 “锅盖”,并能减少随水汽排出的污染物,水和余热还可以回收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北京地区应当重点回收燃气电厂和锅炉的烟气。
三、增加超低排放的内容,弥补指标上缺失
要把大气中氨含量纳入控制性指标,颗粒物超低标准必须包括可凝结颗粒物。
四、放宽氮氧化物排放要求
建议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标准恢复到各行业超低标准以前,使企业减少氨用量和氨排放,以降低地区大气中的氨含量,同时推广无氨脱硝工艺的使用。
五、停止秋冬季的“停工限产”措施
“停工限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一次排放,但目前雾霾暴发主要原因是超细颗粒物和氨在水气的影响下二次合成新的污染物,虽然“停工限产”能缓解和减轻大气污染的影响,但治标不治本,并给各地的经济和工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同时还掩盖了环保治理的问题和缺陷。
报告中指出,采取上述针对性措施后,可以削减京津冀地区的主要雾霾因子,从而大幅提升空气质量,同时避免大规模停工限产,保障2022年“冬奥蓝”的实现,扩大蓝天保卫战的胜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