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盗猎行为的严控以及当地公众对亚洲象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呈现出增加趋势。我国现有的约300头亚洲象,目前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对此,周晋峰表示,我国亚洲象的数量有所增加,亚洲象的栖息地范围也得到扩大,这反映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从本次对待迁徙大象的动作上看,我们整体策略和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一定程度上证明我们正在接受大象在更加广泛的区域迁徙。
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职能,但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仅限于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自然保护区大致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三类。西双版纳保护区属于综合类,既要保护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又要维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对此,周晋峰认为,自然保护区的根本就是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和保护野生动物是高度统一的,保护物种多样性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的一个方面。我们人类在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以本次大象北上为例,西双版纳保护区注重林木保护工作,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但同时适宜大象食用的植物却变少了。这也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做的还不够。保护工作保护的是物种多样性,保护更广泛生物的栖息环境。而保护物种多样性不是要有多少个物种在保护区,而是要保护好原有的适生的物种。
针对“断鼻家族”何去何从的问题,周晋峰表示,应该借着它们的迁徙,帮助它们找到新的适宜的暂住地和更长期的栖息地。周晋峰建议建立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云南大象国家公园,建立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何为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周晋峰谈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核心保护区,适当的扩大到周边地区。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保证人的安全与正常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大象迁徙后期应对方案,都可以借此发展出经验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