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会国际部人员注意到,马里兰大学(UMD)与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首次量化了人为气候变化(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即ACC))对全球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影响。本论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利用天气对生产力的影响模型,研究了有无气候变化时的粮食生产率。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全球农业生产率下降了21%,相当于过去7年的生产率增长被一笔勾销。这项研究直接说明了全球农业正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持续的气候变化影响,而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较暖的地区受到的打击最大。
一般来说,农业生产率是比较不稳定的,因为并非所有决定生产力的投入都由农民直接控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气。论文作者钱伯斯(Chambers)和阿里尔·奥尔蒂斯·博贝(Ariel Ortiz-Bobea)表示,此前农业模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明显的中断,视天气等随机事件为不确定因素。而新模型中,天气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着眼于有无气候变化时的生产率。
奥尔蒂斯·博贝说:“有些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遥远的问题,应该首先关注子孙后代。但他们忽略了人类已经改变了气候,气候已经在影响着我们。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发现,人为的气候变化已经对主要依靠农业的较贫穷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看来技术进步尚未转化为更强的气候适应力。”
钱伯斯补充说:“我们可能不能改变这个趋势,但这至少可以给我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这帮助我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超出我们以前所见的影响。我们预计到2050年将有近100亿人需要食物,因此我们的生产率只稳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快的发展和增长生产力才行。”
近年来,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历史罕见暴发危害爆发频繁;新冠疫情后粮食安全也越发被世界重视。为帮助解决粮食不安全的问题,中国绿发会于2017年成立良食基金(Good Food Foundation),旨在推动健康可持续的食物生产、销售和消费方式,改善国民饮食结构与人类健康、自然环境以及动物的生存状况。2020年,绿会反粮食浪费立法议案建议工作组更向国家粮食储备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函,提出建议,帮助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项目。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共同关注日常饮食中我们能做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