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

首页 >> 生态经济 >> 循环经济 >> 正文

滇池畔走出绿色小康路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1-01-04    作者:     来源:     点击:

     滇池北畔的六甲片区环滇风景带是附近的居民茶余饭后最为喜爱的好去处。每天吃过晚饭,住在金海新区的韩林都会搀着父母,牵着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妻子一道顺着盘龙江边散步,一直走到星海半岛湿地,感受清风吹拂,流水潺潺,宜人的风景让一家六口充满了幸福感。
    韩林家中祖祖辈辈都曾定居在盘龙江边,长大后,他也机缘巧合下从业于滇管水务。作为滇池水治理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韩林亲眼见证了四十年来,六甲片区“村民变市民,旧村变公园”的巨变。他与盘龙江的缘分从这里开始……

1981年,韩林出生于六甲乡小赵家场(今六甲街道金家社区四组)的一户普通农户家。在他儿时记忆里,家乡“蛙声十里稻花香”,家门口淌过盘龙江和清河清澈的江水,水里是摸不完的小鱼虾,河岸边栖息着漂亮的野鸟。彼时的六甲乡,是昆明城郊有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多以水稻、韭菜等作物种植及打渔为生。尽管充满着原生态“田园诗”的浪漫幻想,农耕生活却也是艰苦贫穷、生活条件恶劣的代名词,村子里随处可见土坯房、简易厕所、垃圾池,微薄的务农收入让不少村民尚在温饱线上挣扎。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各类加工制造业逐渐流入六甲片区,林立在滇池及入滇河道线上的造纸厂、砂轮厂,促进了六甲人民集体经济及家庭收入的增加。但不知何时起,依傍着小赵家场村并流而过的河道中常常漂来白色垃圾,水面上总浮着一层绿油油的水草,还不时散发出阵阵恶臭,水里的鱼虾逐渐绝了迹,野鸟也不再光顾这里。突然在一个夏天,韩林被爷爷叮嘱道:“河里有水鬼吃人,以后可再也不准下去了。”从那以后,江水的温度成了韩林记忆中一个遥远的梦。

20世纪90年代,滇池水质变化,成了昆明市民心上留下的一道伤疤。“十五”以来,云南省、昆明市将滇池治理列为重点任务工作,高度重视点源、面源治理,整治入滇河道,进行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滇池底泥疏浚、蓝藻清除、面山绿化、水生生态恢复等诸多工程。2010年,韩林回到家乡六甲街道滇管所(现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成为了河道治理一线的一份子。十年来,他参与夜间工厂排污调查取证、整治滇池水体侵占、违法污染水体案件600多起,水利建设工程40余个。在街道党工委对河道治理工作的统筹推进下,2017年,海河7.1公里黑臭水体成功销号,滇池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取得新突破,全辖区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水全面截流,10条入滇河道增量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存量污染减少,漫漫生态修复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滇池水质日益转好,韩林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与此同时,另一个好消息更让他感到欢欣:六甲街道将对旧村全面实施更新改造,“一步城市化”的东风也吹到了小赵家场。经过三年集中建设,从前位于滇池一级保护区内的工厂、耕地,被打造成为了星海半岛湿地公园、沿河绿化景观带,村民群众回迁到了周边的新小区,配套设施齐全,生活方便舒适。至此,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六甲街道的绿色小康路越走越宽。

近来,通过和各级部门联动配合,六甲街道“十年禁渔”行动进展顺利。韩林每天和同事一起巡查入滇河道及滇池沿岸,进行清淤除障及综合整治,为周边居民群众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六甲街道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更加凸显,冬日里的星海湿地阳光明媚,水清岸绿,前来踏青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纷纷为环境治理成效点赞。

    “滇池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最近,阔别数十载的鸬鹚、野鸭重新出现了,乡愁也回来了,母亲河又重现秀美风光。”韩林站在河岸边感慨地说。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