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

生态教育

首页 >> 生态文化 >> 生态教育 >> 正文

励小捷: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全过程

发布日期:2020-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

励小捷: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全过程

 

把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这两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结合起来审视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把生态文明的原创理念贯穿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全过程。

生态保护与村落保护是相容共生而非相对立和悖离的关系。生态保护与村落保护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说,大自然有着自我修复、自我平衡的特点;文物保护也一直强调最小干预、最小扰动原则。但也不是说村落的房子修好了,生态就一定好了。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我们要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要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将传统村落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结合的思考和跨界的思考。同时要善于把生态保护的一些成功理念和措施运用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例如,承载量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森林的砍伐、牧场的放牧都有严格的标准。传统村落保护中发展乡村旅游,也应引入和实行最高游客承载量的观点。我到湖南土家族的一个小山村看过,村落的肌理格局和建筑非常好,但只有一条能过小轿车的路通往这个村子。县领导说,为了发展观光旅游,下一步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条路扩宽,方便大巴车进出。我认为,一个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让大巴车进来,不是搞乡村旅游,而是乡村毁坏。像这样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悠闲、安静的小山村,应该搞休闲度假游,而不是大规模的观光旅游。

二、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要善于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

天人合一、敬天悯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续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明中,许多生态保护理念和观点都有很好的体现。首先,传统村落在建设格局方面讲究依山面水,随形就势,即俗话说的前有照,后有靠。这种村落格局形成便宜生产、靠近水源;在坡地上建房节约耕地,且有一定的高度也可避免水患。这种平衡与生态的维系有着密切的相生共荣的关系。第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东北的房子就是木刻楞子,陕北就掏土窑、后来砌砖窑。在海南海口澄迈县的火山多发地区,房屋是用火山岩磨成的砖砌成的。在福建沿海,还有一些蚝壳房,即用海蛎子的壳堆砌起的房屋。这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例子,是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之一。第三,种树绿化、保护生态。很多村子,最古老和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村里的那两棵松树、槐树、榆树、榕树等。村落对于树林的保护,已经形成了制度性的安排。在南方,很多村子后面都有风水林,是集体财产,任何个人不能砍伐,因此往往是村落中最茂盛的树林。这都是中国传统村落和生态保护相容共生的典型范例。第四,中规中矩,坚固安全。中正威严的观念在中国建筑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在传统村落的建设中同样如此。不管是徽派建筑还是华北的堡子院落,都是中规中矩,且以木结构为主。在芦山地震、雅安地震当中,虽然旁边的建筑甚至墙体都倒塌了,但木结构框架屹立不倒。且这些木材料,即便倒了、塌了、消失了,也将回归自然。这都是保护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当中需要吸取的营养。

三、传统村落的生态保护要跟上时代步伐,依靠先进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均资源的减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确实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传统村落不同于自然保护区, 而是农民集中的居住聚落,应当以人为本。既要保护老屋、保护生态,还要考虑人居环境和人居质量,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创新。创新的出路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如农村燃料结构的改变:传统的以柴为燃料的方式,既影响大气,也影响植被,应当予以调整。又如,传统农村都是旱厕,有的甚至没有厕所,要让农民愿意居住在传统村落的老屋中,至少应为其解决卫生间的问题,这就涉及乡村管网的配套及其他技术的实施。在这些方面,作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首个试点县的松阳县,借助浙江省的五水共治项目的实施,在村落保护的同时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这些经验我们要好好研究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路与时俱进。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