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

民族智慧

首页 >> 生态文化 >> 民族智慧 >> 正文

承德平泉卧龙镇打造国家级生态镇 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日期:2020-12-15    作者:     来源:     点击:
   承德平泉卧龙镇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中,统一思想,立足实际,扎实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路子,全镇呈现出了镇容村貌整洁、环境卫生清洁、居民健康文明的新局面。
  该镇位于平泉县北城区9公里处,全镇镇域面积234.9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15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4089人,卧龙镇生态良好,现有林地面积7338公顷,森林覆盖率46.7%,耕地2154公顷,现有泽州水库一座,总库容量达521万立方米。
  该镇党委政府为认真实施《平泉生态县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区域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强县、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理念,以构建和谐家园为载体和抓手,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农村面貌大大改观,促进了镇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强化机制建设、扎实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契机,用发展的理念,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镇政府先后出台了《卧龙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国家级生态村环境规划建设,编制了《卧龙镇环境规划》,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制定了《卧龙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考核奖惩意见》,与部门、村政绩考核紧密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各部门和各村参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截止目前,沙坨子村、三十家子村国家级生态村,官坟梁村、二十家子村、赶瀑河子村、杏树园子村省级生态村创建申报材料已完成,有效地促进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实施美化工程,综合整治镇容镇貌。不断完善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抓好“门前五包”责任机制的落实。制定《卧龙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垃圾清扫清运制度》以及《环境卫生责任制度》。与14个责任单位和68家个体、工商户签订了责任书,签责率达100%。责任人的履责情况已完全纳入日常执法监督范畴之内,成立了平泉县综合执法大队卧龙镇城管中队,镇区和19个行政村成立了卫生保洁队,建立“户收集、村清运、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保洁率100%。严肃查处乱写乱画等违规行为。加大查处乱写乱画等违规行为力度,同时发动沿街单位、门店、居民及中小学上街开展清洁非法小广告1000余条,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共清除违规设置广告、落地牌匾20块,强制拆除各类广告16块。取缔流动商贩:镇区主要街道无一流动经营的摊贩,取缔商贩21人次,取缔店外经营4处,美化镇区墙体500平方米。
  实施亮化工程和硬化工程,方便夜间村民和车辆出行。鉴于当前多数村村通水泥公路的现状,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条件,卧龙镇积极协调上级交通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先后投资3100万元,对石拉哈沟矿区路进行整体建设,共修建9米宽水泥路面16公里,娘娘庙村安装路灯174盏,投入资金70万元,安杖子村安装路灯130盏,投入资金65万元,二十家子村安装路灯50盏,投资18.5万元,镇区修建水泥路180米,投资38万元,解决矿区公路外运铁粉难以及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实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镇村两级投入120万元,建设垃圾池74个,垃圾简易填埋沟6处,购置公路清扫车1辆,洒水车3辆,购置清扫工具120套,其中八家村投资20万元购置垃圾车1台,粪车1台。组建城管执法中队。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城管综合执法队伍,负责全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并为101线、平双公路沿线及各村配备了由公益岗为主的保洁队伍,其余各村分别组建了由6人组成的日常保洁队伍。
  确保治理实效,加大督考力度。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来,镇里先后组织督考办及相关部门参加的考核检查工作,实行“周检查”加暗访形式,对日常检查不合格的村组进行通报批评,对考核前八名范围的予以奖励。通过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开展,全镇共清运出垃圾600余立方,清扫街道56公里,镇村容貌有了显著改观。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