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活

生态日常

首页 >> 生态生活 >> 生态日常 >> 正文

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系列报道之三 系统治滇让镶嵌在昆明的这颗宝石重放异彩

发布日期:2020-12-19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始终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理念,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面镜子,按照“关口前移、中端疏通、就近治理、末端提升”原则,将滇池保护治理纳入城市治理体系,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领域、各环节,构建起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系统治滇,实现“六个转变”,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治理,最大限度削减污染负荷,推动水质持续提升。

  2018年、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是30多年以来的最好水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让滇池这颗镶嵌在昆明的宝石重放异彩。  

  推动“六个转变”

  将治滇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滇池本来是云南特别是昆明的一颗明珠,现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损失实在太大了。”

  历史上的滇池,曾是“苇丛密布,波光柳色,鱼跃鹭飞”的景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质迅速恶化,在90年代初达到劣Ⅴ类。

  “滇池保护治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犹如滚石上山、逆水行舟。”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说。

  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智库首席专家段昌群表示,滇池治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全流域当作一个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全面考量,把影响湖泊水环境的陆源因素,如崇山峻岭、径流水源、丛林草地、农村城市,当作湖泊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要素统筹,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水环境恶化与生态退化。

  在多年治滇过程中,昆明总结出一套颇有成效的系统治滇经验,将治滇全面融入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按照“技术上综合、管理上严格、治理上广泛”保护治理原则,“十三五”期间,昆明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实现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的“六个转变”。

  通过面山“五采区”全面治理、城市截污治污体系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等举措,昆明筑牢了生态底色,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措施助推昆明走向资源节约型发展。

  量水发展以水定城

  打造滇池生态环境“生命共同体”

  昆明深刻地意识到,治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减轻滇池流域生态压力,昆明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综合考虑滇池流域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十三五”期间,昆明共调减花卉种植3.35万亩、蔬菜种植6.13万亩,在滇池流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42.66万亩次,在主城区范围内建成集中式再生水处理厂14座,铺设再生水供水干管560公里,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568座,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为最大限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昆明不断完善环滇截污治污系统,在主城区及环湖片区建成了5871公里市政排水管网、97公里截污管渠、2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雨污调蓄池,日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22万立方米;同时,建成雨季溢流污染防控设施75座,完成海绵城市设施项目358个、海绵城市建设面积54平方公里;滇池流域内的17个乡镇(街道)、188个行政村、855个自然村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处理设施全覆盖;建立了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工作机制,流域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在减少内源污染负荷方面,昆明通过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工艺,实现污染底泥的脱水、减容、固化,共完成底泥疏浚1517万立方米,去除湖内污染物总氮约2.33万吨、总磷约0.63万吨;开展蓝藻水华防控处置,明确22片水域为重点防控对象,防控水域面积约9.28平方公里。

  2013年12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运行,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计向滇池补水35.01亿立方米。

  系统治滇,离不开健康水循环系统的构建,也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系统。

  “十三五”期间,昆明持续强化河道及支流沟渠治理。在全市域的河(渠)湖库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由市委书记担任昆明市总河长和滇池湖长,全面建立了“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并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采取河岸截污、河内清淤、生态修复、生态补给等措施,强化河道及支流沟渠综合整治,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举措,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十三五”期间,昆明还不断完善滇池湖泊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建设,关停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区域内的采矿采砂采石点72个,恢复治理面积6171亩,完成滇池面山造林补植及幼林抚育面积4万亩;在湖滨一级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四退三还”工程,建成湿地5.4万亩……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昆明持续抓滇池水生态修复,水质总体企稳向好。

  根据生态环境部水质监测数据,滇池全湖水质2016年首次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2017年继续保持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

  滇池水质的改善,让蒙尘已久的“高原明珠”逐渐重焕光彩,蓝藻水华天数大幅度减少;濒临灭绝的国家珍稀鸟类彩鹮及白眉鸭在滇池出现;滇池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