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行动

环境治理

首页 >> 生态行动 >> 环境治理 >> 正文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如何整合“国字号”“省字号”资源的?

发布日期:2017-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

被誉为北纬31°绿色奇迹的湖北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长江三峡库区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2016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在神农架拉开序幕。201611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之一,神农架将如何规划、怎样建设?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对试点的最新进展进行跟踪采访。

理顺管理机制 解碎片化难题

  神农架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4国字头保护地和神农架省级风景名胜区、大九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地。长期以来,各类保护地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等问题,碎片化管理现状亟待理顺。

  记者注意到,除机构职能外,不同保护地区域范围重叠问题同样严重,仅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就与国家自然保护区重叠面积达532.48平方公里。除此之外,与林业管理局、湿地公园管理局管辖范围均有所重叠。在这些交叉区域,有的问题几个部门都去管,有的又都不管,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管理机制不畅,导致影响了生态保护效果。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表示,在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后,神农架率先启动相关管理机构整合方案,将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机构职责,以及神农架林区管理局部分保护管理职责进行整合。201611月,由湖北省政府垂直管理、委托神农架林区政府代管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成立,整合了1170平方公里试点区内的保护管理职责、机构和人员,各类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目前神农架的保护模式正由大保护、大科研、大产业逐渐向大保护、大科研、大监测转型,通过实施功能分区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突出保护第一和生态优先。根据实施方案,神农架将原有的4国字头保护地依据山系水系、森林资源、社区发展等情况,重新划分为更加科学的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等四个分区。同时,将1170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划分为17个网格管理单元,形成功能分区和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生态资源保护新模式。

  据该负责人介绍,管理碎片化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由于目前没有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原管理部门和现有政策的衔接存在一定困难。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司负责人表示,试点期结束后,将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加强顶层设计。

坚持生态优先 发展绿色经济

  在位于神农架木鱼镇的官门山,记者看到山上依稀分布着几间房屋。这是之前在核心区居住的居民搬出后留下的,未来这里将通过植被恢复进行生态修复。该负责人表示,获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神农架将其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相结合,核心保护区内居民逐步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就近安置到交通便利的村镇。截至目前,需要进行生态移民的500余户2100人,已有4101520人完成搬迁工作。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试点实施方案,神农架将原来分散的居民点实行相对集中安置,并通过吸纳搬迁居民参与特许经营等方式扶持发展,激发群众参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生态移民搬迁的居民搬得出、稳得住、不回流、能致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区共建共管共享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该负责人说。

  为了保护这片生态绿洲,自2012年起,神农架林区政府全面停止审批水电和矿产开发项目,并有序实施减量管理。截至目前,已关停小水电6座,注销探、采矿权证13个。在试点期间将继续关停小水电站30座,并采取植被恢复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目前神农架林区森林年净增长量达到29万立方米。

  据介绍,生态移民、植被恢复、农耕地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当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取向,与之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发挥科研优势 创新保护模式

  217日,记者来到位于神农架大龙潭的金丝猴研究基地,只听工作人员的一声,几个金黄色的身影跃过冰雪覆盖的树枝出现在记者面前。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金丝猴生性胆小,只要看到人类的踪影,就会立即逃走。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经过科研人员的悉心呵护,加之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神农架金丝猴近年来得到了有效保护,数量由最初的500只增加到现在超过1300只。

  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神农架拥有15个科学研究平台。为创建科学的国家公园科研机制,完善科研基地建设,神农架整合组建了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林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科学研究基地,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专家智库建设。据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敬元介绍,目前已完成对国内地质、林业、生态、环保等方面有关专家的遴选工作,神农架国家公园专家智库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成立。

  通过优化配置科研团队,神农架目前已初步形成大科研、大监测格局。而随着一批科研成果逐步实现转化,反过来也为林区的大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杨敬元如是说。

  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对于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认为,保护首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原始生态功能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其次,目前对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科学规律尚有认识不足之处,因此生态建设的科技举措尚有提升的需要,保护原始生态系统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揭示自然科学规律提供了原真和完整的科研基地。保护生态系统,对弘扬生态文明,提供鲜活教材,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需求。尹伟伦表示。

  神秘神奇神农架,有山有水有文化,神农架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20167月,神农架正式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成为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遗产地。

  如今,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神农架在发挥现有品牌集聚效应的同时,在厘清国家公园定位、划分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管理职责、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等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改革报、中国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