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行动

生态修复

首页 >> 生态行动 >> 生态修复 >> 正文

“放养式”种玉米——南北两地绿会文明驿站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

发布日期:2021-06-23    作者:     来源:     点击:

“放养式”种玉米——南北两地绿会文明驿站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

     绿会文明驿站成都自然工坊的玉米仿佛一片密林,有小树一般的玉米杆,也有密密麻麻的“灌木”——杂草。收获玉米的人一走进去,几乎就看不见了。然而,这样杂草丛生的玉米田却只受到了很少的病虫害,连叶子上都没有太多虫眼。

    王炜峰解释道,他们故意放任长起来的杂草在玉米杆间形成了一个多样的生态环境,为虫子们创造了阴凉。太阳高升时,大部分虫子便躲到玉米杆下面的杂草丛中,以杂草为食了。若是把这些自然长出的杂草除完,王炜峰笑道,“虫子吃什么?它躲在哪里?”

     无独有偶,山东文明驿站思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延静也在玉米地上试用了这种“与草共舞”的生态种植方式。这片实验玉米田只是在播种前进行了一次除草,播种后便不管不问,既没有除草也没有施肥。如今来看,其长势、高度和颜色并不比普通方式种出来的玉米差,就连泛黄的叶子也只是因雨水太多,受水淹影响。玉米杆高,地面的草基本不会限制其生长,而且和成都王炜峰的玉米田一样,玉米的叶子上并没有什么虫眼。

    “如果动动我们的草的话,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有所谓的益虫也有所谓的害虫。”王延静展示了草丛中的一只小虫。野草的多样性不仅吸引了对玉米有害的昆虫前来繁殖,还邀请其天敌在玉米田间生活,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从而可以不打药。”除了“驱虫”,杂草还能起到保湿降温的效果。“特别在一些干旱的年份,我们不浇水,就靠这一堆的草抗旱就能达到一种丰产的目的。”若是草少了,反而就没有这一层保护。

    对于那些少数叶子被虫咬了的玉米杆,王延静认为是有益的。据他观察,虫子啃食玉米叶子会刺激玉米的生长,反而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根据中科院蒋高明老师做的研究来说,当我们人为地去掉玉米三分之一的叶子的时候,玉米产量是最高的,而有一些所谓的害虫啃食我们的玉米的叶子就等于人工去除,多余的叶子反而有一种增产的效果。”蒋高明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以来在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他在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成立的弘毅生态农场落实生态农业,不用化肥、农药德等不可持续技术,生产安全有机食品,并被业界评为中国四大生态农场之一。

     成都自然工坊和山东思源家庭农场,南北两地两座不同的生态农场,均在尝试“放养式”的玉米种植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不将杂草消灭干净,既不影响甚至提升了玉米的品质,又大大减少了人工,还能够生产出无化肥无农药无灭草剂的有机安全食品,可见生态农业模式利远大于弊。两例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显示,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足以保护环境与消费者的生态农业将成为毋庸置疑的选择。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