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行动

生态修复

首页 >> 生态行动 >> 生态修复 >> 正文

滇池清 春城绿 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 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

发布日期:2021-01-1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年1月6日,记者从昆明市“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发布会获悉,“十三五”以来,昆明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现了滇池清、春城绿、天更蓝的奋斗目标,擦亮了“世界春城花都”名片,很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滇池保护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滇池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持续改善。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V类改善为全湖V类,2017年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2019年、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蓝藻水华持续好转,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由2015年的32天减少到2020年的5天。35条入湖河道中,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17条,比2015年增加了12条,纳入国家考核断面的12条河道均达到滇池“十三五”规划水质目标要求。

     “十三五”以来,全市林业系统围绕“美丽春城”建设目标,广泛动员,完成人工造林99.84万亩、封山育林68.09万亩、森林抚育79.09万亩、低效林改造30.55万亩、提质增效改造40.08万亩,建设苗木基地10.5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660.37万亩,与“十二五”期末相比,森林面积增长8%。同时,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发展优势主导林业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林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市林业统计总产值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6%,形成了观赏苗木、林下经济、木制品加工、特色经济林“四大”主导产业。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确立了打响“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的目标,让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四季如春的气候、常年盛开的鲜花,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成立了“1+10”的污染防治工作领导体系,统筹推进“两湖两江”流域保护治理及修复专项攻坚战、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攻坚战等十大专项攻坚战,实现了空气质量稳中有升,2016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8.9%、98.6%、98.90、98%、100%。2018-2020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五,优级天数连续3年过半。2020年,空气质量优203天、良163天,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优级天数是2013年国家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高的一年。

      水环境治理成效稳步提升,昆明市国考(省考)25个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从2015年的80%提升至100%,优良率从44%提升至80%,劣V类水体比例从16%降低至全面消除。滇池全湖水质从2015年的劣V类提升到Ⅳ类,2018年、2019年、2020年滇池水质达到Ⅳ类,滇池水质逐年改善。阳宗海水质从2015年的Ⅳ类提升至稳定保持Ⅲ类,阳宗海2019年时隔11年后首次开湖捕鱼,守护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