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理论探索

首页 >> 学术前沿 >> 理论探索 >> 正文

欧阳志云:GEP,为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提供方法

发布日期:2021-04-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欧阳志云:GEP,为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提供方法

 最近,关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与应用有两个重要的进展:一个是在国内,深圳率先发布GEP核算“1+3”制度体系;另一个是在国际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将GEP纳入最新的国际统计标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生态系统核算(SEEA-EA)中。

  GEP核算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既然有了GDP,为什么还要引入GEP?怎样核算、运行和使用GEP?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评价如何?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

图片

2021年3月23日,欧阳志云研究员在深圳市关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的新闻发布会上


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记者: 您在2013年提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概念,当时是基于怎样一种考虑?
  欧阳志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阐明了以“绿水青山”为代表的高质量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不仅包括人类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食物、医药、木材、生态能源及原材料等物质产品,还包括调节气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防风固沙等生态调节服务,以及文化服务,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也是经济财富。
  20世纪80年代,马世骏院士与王如松院士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构成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针对经济系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一直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为主要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针对社会系统,联合国于1991年建立了以平均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状况为基础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对于自然系统,尚缺乏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支撑和福祉的核算指标,导致人们对此认识不足,这也是长期以来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主要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评估技术体系与核算机制,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态学家与生态经济学家围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联合国启动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旨在通过在全球范围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将生态学保护的目标整合到经济社会决策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核算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我们研究组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研究成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生态转移支付范围的确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自2012年开始,我们思考如何将一个地区(省、市、县)不同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综合成一个指标,用来评估该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与服务的总价值,明确该地区生态系统产生的总生态效益,以及对人们福祉的贡献。经过与时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朱春全博士反复研讨,并学习与借鉴GDP核算思路,形成初步的GEP设想,然后多次与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明尼苏达大学的环境经济学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统计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生态经济学家研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概念、核算框架与案例》论文于2013年在《生态学报》发表,这是国内外第一篇关于GEP的学术论文。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抓手


  记者:GEP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GEP核算?

  欧阳志云: GEP的全名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为“生态产品总值”,英文全称是“Gross Ecosystem Product”,是指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一般以一年为核算时间单元。GEP是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的总价值,可以作为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与政绩考核制度提供重要支撑。GEP核算还可以用来描绘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评估生态保护成效、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定量描述区域之间的生态关联,从而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抓手,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记者:GEP核算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可操作性如何?

  欧阳志云:GEP核算的思路源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GDP核算,因此它只核算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最终生态产品价值,可以从功能量和价值量两个角度核算。功能量用生态产品产量表达,如粮食产量、水资源供给量、污染净化量、土壤保持量和自然景观吸引的旅游人数等,其优点是直观,可以给人明确具体的印象,但由于计量单位与量纲不同,不同生态产品产量不能加和。为了获得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的生态产品产出总量,就需要借助价格,将不同生态产品产量转化为货币单位表示产出,然后加总为GEP。

  其中,第一步功能量核算,基于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监测数据,采用生态评估模型和生态生产函数的方法核算生态产品功能量;第二步价值量核算,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等确定每类生态产品的价格,然后与相应的生态产品的功能量相乘得到其价值量;最后将各项生态产品价值加总得到GEP。

  根据GEP核算实践来看,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基本达成一致,现有的数据基本可以满足GEP核算工作,应该说可操作性较强。尤其随着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完善和监测数据的共享,以及各类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GEP已经可以实现一键式核算,为将来实现更大范围的核算提供了可能。

  记者:GEP与GDP、绿色GDP等概念的区别是什么?在具体运行中,如何处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欧阳志云: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评估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

  绿色GDP是以GDP为基础,扣除经济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其本质是评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不包括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价值,仍然是一个评估经济系统运行状况的指标。

  GEP是核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贡献的指标,属于描绘生态系统状况的指标。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GEP这个指标不是为了取代GDP,而是希望建立一套与GDP并行的评估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贡献的统计和核算体系,补充目前缺乏的自然对人类贡献的测度指标,完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估体系。


为国际生态系统核算框架的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记者:如何运行、使用GEP?针对不同地区,它有着怎样的应用前景和借鉴意义?

  欧阳志云:GEP是用来评估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生态产品的价值指标,需要相关的标准来规范核算流程。在我们的技术支撑下,多地制定了相关的核算标准和技术指南,国家标准委已经在征求相关国家标准的意见,这为应用实践提供了基础。

  目前GEP核算实践与应用主要包括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例如深圳市通过建立“1+3”GEP核算制度体系,将GEP全面应用于政府绩效考核,并提出GDP与GEP双核算、双考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丽水市探索基于GEP核算的政府采购生态产品、企业购买生态产品和信用贷款发放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亚洲开发银行支持我们在青海省、贵州省黔东南州和云南省峨山县、屏边县开展基于GEP的生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并向其他国家介绍做法和经验。

  随着各地不断探索、丰富实践应用,GEP作为生态效益的评估指标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和考核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为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GEP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评价如何?

  欧阳志云: 自从GEP这个指标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各地实践应用,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的广泛高度关注。国内已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十余家学术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人员在全国不同生态地理区开展GEP核算研究,包括全国尺度以及8省、15市、162县等试点,并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国际方面,美国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一直与我们合作不断完善GEP核算模型,由斯坦福大学发起的自然资本项目目前正在南美洲的伯利兹、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三个国家开展试点评估与核算工作。联合国统计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也一直在关注、支持我们的研究。最近,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正式将GEP纳入最新的环境经济国际核算系统(SEEA-EA),介绍了GEP的概念,并将GEP列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资产价值核算指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50目标的衡量指标。可以说,GEP为国际生态系统核算框架的制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记者:目前来看,GEP的核算与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您对其制度建设方面有何建议?

  欧阳志云: GEP核算存在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GEP核算,缺乏统一的数据监测和统计体系,缺乏统一的GEP核算结果发布机制。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GEP核算制度体系,包括明确GEP核算的主管部门,加强GEP核算所需数据的整合,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和统计体系,加强GEP核算的科技支撑和国际影响。深圳市在3月23日发布了深圳市GEP核算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GEP核算地方标准、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GEP自动核算平台,初步建立了深圳GEP核算及其应用制度,为全国其他地方开展GEP核算与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

  记者:展望未来,您预测GEP核算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会产生哪些创新和突破?

  欧阳志云: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实现新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而GEP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指标,可以测度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还可以根据GDP与GEP的变化的关系评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况——如果GDP与GEP双增长,可以认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如果GDP增长、GEP下降,则表明经济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

  建立GEP核算机制,将可能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一是为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提供新指标,为评估各级政府生态保护成效提供新办法;二是将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生态经济学基础,促进优质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三是开展GDP和GEP的双考核,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是有助于完善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交易机制,促进生态保护者获益、生态产品使用者付费机制的形成。此外,还将有助于人们认识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