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理论探索

首页 >> 学术前沿 >> 理论探索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让河长湖长树立水生态系统健康理念

发布日期:2021-03-24    作者:     来源:     点击: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长江十年禁渔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部署实施的重大生态修复行动,已成为“共抓大保护”的有力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告诉记者,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健康的长江生态不仅要有奔流不息的一江清水,还要有繁衍不息、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它们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我们对江河湖泊只要求水质达到服务人类生产、生活和景观的标准。


      “水质确实是水体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只注重污染物指标是不够的。”徐旭东强调,我们不仅看到了滥捕加速长江鱼类资源耗竭,还看到了有些地方采取换水、建设水泥岸坡等短平快方式应对生态环保检查,还有的河流、湖泊年年出现断流干涸。


      “从牺牲水环境到重视水环境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进步。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关注水文、水生物等多重因素,保障水体生态系统健康。”徐旭东说,“导致长江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质,仅仅通过污染防治不足以挽救长江生态。进一步以实施十年禁渔为契机,使保护水生态环境做到理念、措施再升级势在必行。”


     为此,徐旭东建议,进一步宣传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维护或修复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应从关键人群抓起,让河长、湖长们树立这一理念,并把它带到工作中。


      其次,把生物指标纳入“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治理目标中。建议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出台内陆水体生态修复和评估的指导性意见,督促各地依据河湖治理阶段,针对有条件的水体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把栖息地修复、生态需水、生物多样性、植物覆盖度等纳入治理目标中。


     此外,加强科技支撑,发展水生态修复技术。对于水生态修复来说,在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前提下,人工干预必不可少。


      “满足水生动物栖息洄游条件、重建植物群落等仅靠自然过程是不够的,要加强对河流、湖沼和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学研究,发展生态修复技术,扶植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水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做到行动有依据、治理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徐旭东说。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