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文明史

首页 >> 生态文明史 >> 正文

科研力量助推昆明水环境保护治理

发布日期:2021-05-27    作者:     来源:     点击:

      有水的城市才有灵性,昆明因水而生、因滇池而兴。滇池是昆明人的“母亲湖”,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滇池水质急剧恶化,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湖泊之一。为让高原明珠重放光彩,从中央到地方全力推动滇池保护治理。这其中,有科研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他们用科研的力量不断推动昆明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控源截污助推水环境治理

  “在近三十年的治理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滇池的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根源在岸上。只有通过建设和完善流域控源截污体系,不断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才能实现滇池水质改善,让高原明珠重放光彩。”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说。

  控源截污是湖泊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湖泊水体生态修复的必要条件之一。迄今为止,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滇池流域已基本形成片区截污、集镇与村庄截污、河道截污、干渠截污四个层次的环湖截污体系,基本构建了“源头控制、过程收集、终端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截污治污体系。

  此外,滇池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从工业污染源控制入手,在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下,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来自工业源的主要水污染物产生量占污染物总产生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5%下降到了2020年的0.1%左右。

  随着对滇池污染的认识加深,治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工业污染源控制。自1991年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以来,滇池流域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断完善,至2020年,在主城区及环湖片区建成了5871公里市政排水管网、97公里截污管渠、2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规模达216万立方米,旱季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在旱季污水收集处理的情况下,滇池流域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季溢流污染防治已成为当前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做好雨季雨污混合溢流防控,滇池流域已建成17座雨污调蓄池,调蓄容积达21.3万立方米;建成雨季溢流污染防控设施94座,年均调蓄量97.74万立方米,有效减少雨季合流污水溢流。随着城镇截污治污体系的逐步加强,2020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入湖量较2000年削减了70%。

  滇池流域曾经是昆明市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的重点区域,农业农村面源也是滇池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有效防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昆明市建成了945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了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运转机制;实施了规模化畜禽禁养,取缔滇池流域畜禽养殖680万头(只);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农田余水循环利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田减肥减药等措施,实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膜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020年,滇池流域来自农业农村面源的污染负荷较2000年下降50%。

  随着滇池流域“控污-截污-治污”体系的建设,2020年滇池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总入湖量相较2000年减少59%。

  科研成果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滇池是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是“三湖”治理的难点。长期以来,昆明汇集了大批的科研人员,为滇池保护治理“开方抓药”,系列科研成果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及保护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滇池蓝藻防控处置是滇池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昆明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滇池生态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对蓝藻水华的爆发机理和生长限制因素开展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滇池蓝藻水华分级预警及应急处置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持续开展了国家水专项课题及世行项目、中瑞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个项目,形成了高原湖泊流域营养盐迁移转化过程模拟、湖滨区设施农业集水区内面源污染防控、高原严重受损湖泊的“分区生态系统修复-湖滨带建设-湖滨区基底修复”整装成套技术等。滇池治理经过30多年科学研究,攻克了一批难题,形成了流域污染源解析、水环境模型、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技术等一系列成果,并且不断推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科学治滇以及全国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十三五”期间,在继续狠抓控源截污的基础上,昆明市围绕精准治污、提质增效开展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情景下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与湖体水质达标响应的关系,确定了城镇生活点源、工业点源、城市面源、农业农村面源入湖污染负荷控制目标和削减需求。在此基础上,从源头管控出发,制定出台了适用于滇池流域的污水收集处理、雨污合流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等关键环节的污染治理规范标准,支撑水质目标管理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严的限制要求,对于滇池这样人口高度聚集、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昆明市将加大力度对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研究提出促进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的规划控制体系,以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功能为核心目标,统筹规划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制定管控措施,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