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聚焦

国内要闻

首页 >> 生态聚焦 >> 国内要闻 >> 正文

国家公园如何兼顾保护和公益性?

发布日期:2020-09-08    作者:     来源:     点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苏杨博士指出,国家公园是世界影响最大的保护地类型,但各国国家公园的内涵外延都不尽相同。国家发改委等13 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对未来建立的国家公园目标表述得很清楚: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中国保护地体系的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以这两条原则来衡量,中国目前既没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也还没有国家公园。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应该能够基本建成国家公园体制和第一批国家公园。必须强调的是,说保护为主,绝不是将国家公园体制的功能仅限于生态保护,不能把国家公园简单看作是自然保护区的升级版本。这一点是很多业内人士都没有意识到的。保护为主的后面还有全民公益性优先。而全民公益包括了很多内容:爱国教育和环境教育、带动社区发展等。

      这方面有他山之石。美国国家公园在管理中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文化维度,这使其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个是科学的维度,美国国家公园是科普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我们的旅游景区喜欢讲神话故事,而在美国的国家公园讲的是为什么江山如此多娇。例如,到了约塞米蒂,游客会了解到这里的地质构造是怎么样的,在全世界有什么重要价值,有多少科研成果出自这里等。

      此外,美国的国家公园也注重对周边社区产生的经济效益。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都会发布一本测算其经济效益的报告。例如,2013 年的报告说明,国家公园访客对周边社区总共带来了近146 亿美元消费支出,产生了14.3 万个就业岗位。

那么,我们建设国家公园,公众可以得到哪些不同的感受和实惠呢?从游客角度来看,建成后的国家公园应该有4 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门票价格相对较低,但禁区相对较多。国家公园为了体现全民的公益性,将对门票价格予以限制。但大部分区域不允许游客进入,以体现保护为主。

第二,开展环境教育和爱国教育。在国家公园以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为两条主线的、专业的环境教育和爱国教育活动无时不在。

第三,全面的公众参与。一方面,志愿者众多。美国国家公园员工只有两万多人,但每年志愿者有几十万人。如何确保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而不是把重点工作只放在经营上?这要得益于完善的公众监督制度。

第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美国国家公园的餐饮、住宿等存在消费弹性且非基本公共服务,都由以项目为单位的特许经营商来提供,而不允许公园管理局自己经营。

     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还承担了一个重任——生态文明体制的先行先试区。中央确定的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所在地浙江省开化县,就是全国第一批取消对领导干部GDP 考核的地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则是统一、规范的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的重点,是生态产品价值的先行实现区。

       法国和中国的情况类似,例如人、地约束,土地也有较高比例不属于政府,人口密度也比较高。而且在宏观管理体制上,法国和中国也很相似。法国最初建国家公园时和美国较像,中央的垂直管理机构全权管理划出来的国家公园,把地方政府和社区利益基本屏蔽在外,以致其后几乎成了全民公敌2006年,法国开始进行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主要的方式就是形成与周边区域的共同管理并带动地方绿色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共同签署宪章,涵盖3个部分的内容:法规、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根据宪章,国家公园管理局、地方政府和科学家等多方共同组成的董事会决定如何管理。签订宪章的周边区域都成为国家公园的加盟区,加盟区范围内都能通过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受益。这个改革被证明是很成功的。目前,我国浙江仙居正在尝试将这种机制本土化。


生态文明智慧 生态文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