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纪中期,随着中西方人员交流,西方农业体系带动中国农业进行现代化,包括引入农业技术产品、使用化肥等。在1978年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然而同一时间,现代农业的副作用已在西方世界逐渐浮现,如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便描述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今,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农产品污染、农业多样性减少等正困扰着人们,对于食材安全的考虑更是使消费者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以桃树为例,山东文明驿站思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延静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今天我遇到了我一个同学,我问他你种桃这段时间你是否吃了5斤桃?他笑笑,我说你是否吃了二斤桃?他还笑笑,我说你吃了多少?他说一个都没吃。我说你自己都不吃的桃,为什么让消费者出钱买你的桃子?”由于长期使用化肥清理杂草,土壤中的矿物质渐渐耗尽,消费者不仅担心桃中的农药含量,还会觉得桃的口感有所退步,更加不想购买。本来去年桃树种植面积便大量减少,今年果农仍然没有获得合适的收益,还不等桃摘完便迫不及待地砍了桃树。
王延静的桃园种的是20年前驰名大江南北的脆血桃。在看到现代化农业的弊端后,他决定“逆过来”,采取生态种植模式:不用灭草剂,让树下生草产生野草的多样性;不用农药,让虫子们自己保持生态平衡;不用化肥,但给土壤补充土杂肥,填补其中的氮磷钾和矿物质。王延静相信,桃的风味回来了,消费者爱吃了,“一个人在一年消费二十几桃是没有问题的。”他认为,照如今的种植面积,即使这个消费量扩大五倍也足以供应。
由于刚开始发展现代化农业时追求的是提升经济效益,人们只关注了单位面积高产. ,却没有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便是,“仅仅三四十年,我们的农业荒废了;我们的土壤被荒废了,板结盐碱化;我们的健康被荒废了,癌症、三高、慢性病、疑难杂症层出不穷,表面的光鲜却一身的慢性病。”
当我们的农业开始走下坡路,及时逆行采用生态种植,改为以追求品质口感健康为目标,才能重新把握市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依据现今消费者的态度,更安全健康的食品才会受到他们青睐。
实施生态农业可以让农耕者收获合适的利润,从而刺激更多人成为生态农人,并坚定消费者支持生态产品的态度。顺着这个正循环,王延静呼吁各位农人“坚持生态种植,以消费为导向,共筑我们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