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绿会,起初的目的是想有个更好的机会接触社会工作这一领域,然而来到这里,我发现最终获取的已远远超过我的预期。这不仅是对我英语能力的锻炼,也是一次了解野生生物保护以及公益组织的大课堂,更是一座对我今后发展航向的灯塔。
说实话,让我翻译关于野生生物保护的英语文章真是个极大的挑战。我的语文水平本来就很有限,写出来的句子实在拗口,哪像一个中国人在说话。更何况这类涉及专业知识的文章有很多专业术语,几乎每句话里都有我不认识的单词,在翻译过程中我还闹出了不少把动物名称翻译错的笑话。我一开始没有自己去揣摩单词的意思,总是毫不犹豫地用有道翻译,结果下次再遇到这个单词,我还是不知道它的意思。这是平时学习习惯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要坚持积累词汇。虽然我没能将所有的翻译任务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掌握了更多的翻译技巧,学到了更多专业词汇,获益良多。
我作为绿会的一个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与会人员众多。在这次会议中,主讲教授用丰富的图片和数据向代表们展示梅桑加特湿地的生物保护现状,各方代表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我被他们对生物保护的热情给深深地打动了。几个亚洲代表出色的英语能力也令我印象深刻,我意识到,虽然我的英语水平还算可以,但是想要像他们一样用英语畅所欲言还远远不够,我还有很长足的进步空间。
除了英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外,我还对野生生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了一些致力于野生生物保护的组织,了解了他们的组织架构、资金来源,学到了开展保护工作的一些方法以及“再野化”等专业知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任重而道远,在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当下,野生生物保护工作也绝对不可放松。
很多国际非盈利组织都与绿会国际部有着紧密联系,绿会帮助这些组织在国内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息和知识,呼吁更多人参与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我认为绿会国际部在各大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有几个人能仔细阅读绿会发表的文章,绿会都应该认真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有一个人被其感召从而思考环保的意义都是幸运的。
感谢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它让我拓展了视野,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我们离真正的野生生物保护工作离得很远,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的生活理念,从不买象牙制品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助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