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发展之路,绘美丽生态画卷
天朗气清,清澈湛蓝——是“南宁蓝”的颜值。
绿树成荫,葱翠欲滴——是绿城南宁城市底色。
花红草翠,清水潺潺——是“网红”那考河怡人风光。
今天的南宁,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美。这一幅幅自然美丽的生态画卷背后,既有先天的生态优势,更有南宁全市上下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付出的不懈努力。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作为壮乡首府、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城市,南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走出一条具有西部城市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生态引领 让绿色发展底蕴更加厚实
南宁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优势作为发展根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战略性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多次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主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坚决有力的措施、严实过硬的作风,切实把生态保护好,把环境治理好,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市长周红波亲临一线督导环保工作时,也多次明确要求“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强化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明确提出“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将“治水、建城、为民”作为城市工作主线,以一系列重大决策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以规划为引领,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南宁市先后编制实施《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2年)》、《南宁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5)》、《南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南宁市“多规合一”“一张图”编制指引》《南宁市海绵城市整体规划》……不断完善绿色规划体系,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从源头守住生态红线。
以顶层设计为保障,构筑生态环境保护坚固堡垒。南宁市先后出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015年以来市财政逐年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资金投入,累计投入220多亿元,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等领域。
以治水为突破口,彰显城市生态宜居魅力。南宁立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明确“建成、治水、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坚持将治水放到重要位置。开展邕江综合治理,“百里秀美邕江”景观带展露芳容;深入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攻坚战,打造并推广“那考河治水品牌”,展现出“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独特生态魅力。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厚植生态优势。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实施《南宁市大明山保护管理条例》,通过立法保护大明山的绿水青山,同时加快推进西津、大王滩等湿地公园建设,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屏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推进绿城品质提档升级,实现居民出行“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9%,人均公园绿地12.02平方米,四季呈现“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美景。2016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承办权以来,南宁市坚持因势因景建设园博园,做到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原有自然山水风貌保持率达 43.4%,着力打造“生态的园博、文化的园博、共享的园博”。现在,南宁园博园已以崭新的姿态亮相,成为展示南宁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靓丽窗口。
十八大以来,南宁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8%。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7美丽山水城市等绿色荣誉纷至沓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等生态盛会相继举办。绿城南宁在山水和谐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狠抓大气治理 让“南宁蓝”成为绿城靓丽名片
“这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热情的观众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来这里比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总冠军詹尼•莫斯孔对南宁这样评价道。
南宁的蓝天白云,令访客啧啧称赞,也令市民引以为豪。无论是艳阳高照的蔚蓝天空还是雨过天晴的朵朵白云,随手一张“南宁蓝”都能让南宁人的朋友圈获得无数点赞。
这片令人心醉的湛蓝,凝聚着南宁人多年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跟所有快速发展中的城市一样,南宁也曾经经历大气污染的成长阵痛。说起2013年的环境质量,仍令许多南宁环保人皱眉。2013年,南宁市PM10和PM2.5浓度年平均值均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区14个地市中下降幅度最高,超过10%,全年污染天数多达72天,甚至出现连续5天的重度污染。
为了让蓝天重驻绿城天空,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期待,市委、市政府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把握,作为头号的民生工程来推进,提出“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全面推进、三年有效控制”的目标,狠下“五个功夫”,注重系统谋划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注重压实责任在绩效考评上下功夫,注重联防联控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注重源头治理在精准防控上下功夫,注重共治共享在全民参与上下功夫,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坚持高位推进,系统治理。为科学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南宁市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每年年度实施计划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并在全区率先启动编制《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每年年初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讨会,对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全年总体思路和攻坚措施。今年,南宁市加快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深化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完善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形成治污合力。
举全市之力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高规格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将城市扬尘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一纳入市“大行动”办统筹、协调、推进,市城乡建委、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林园局分别牵头具体负责推进建筑施工、道路和消纳场、堆场、园林绿化用地五大污染源头扬尘防治。各城区、开发区具体负责落实,形成扬尘污染治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行动机制。
每年秋冬季,市“大行动”办、市环保委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扬尘整治督查,每周派出市区扬尘情况巡查督查组,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整改。
坚持源头治理,科学防控。以问题为导向,强力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率先在全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2014年以来拆除各类企业烟囱近千根,实现燃煤小锅炉基本淘汰。在全区率先完成所有大型干法水泥企业氮氧化物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黄标车等高污染汽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实施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2015年-2017年累计补贴资金1.278亿元,“十二五”以来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量居全区首位。
着力提高城市扬尘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成立南宁市智慧城管信息中心,建立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扬尘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建筑材料、渣土等污染源的全程监控;抓好建设工地、消纳场、城市道路、堆场、采石场和园林绿化用地六大扬尘污染源头治理,推进科技控尘。推动全市各消纳场及主要建筑工地逐步配套完善抑尘设施;实施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控,污染值超预警立即启动喷淋、雾炮等抑尘措施。建立城市工程车辆违章情况通报机制,对全 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泥头车 ”实施密闭改造并加装GPS 监控设备,实施运输全程智能监控;在城市主要出入口设 立联合执法卡点,多部门联合进行 24 小时候值守。
坚持联防联控,精准治理。今年秋冬季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利用先进仪器和技术,开展市区主要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精准锁定污染源,迅速落实整治措施。
南宁市着力构建高效调度、协同作战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空气质量污染预警对污染管控的指导作用,完善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和应急机制,积极有效应对污染天气。积极推进城区大气污染监测网格化建设,把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到街道(乡镇)一级,将各县大气治理纳入常态化考评。
2014年以来,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南宁蓝”已成为南宁市的金字招牌。2014-2016年南宁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 80% 逐年上升到95.1%,2017年保持高位,达到92.3%,在全区十四个地市中排名第二。今年 1-10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93.1%。2018年1-8月在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9位,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5,“南宁蓝”成为常态。
攻坚治水难题 让碧水绕城成为邕城秀美风光
“邕江添雨涨,绿绕万家春。”穿城而过的邕江碧水,是南宁的母亲河,孕育着南宁千百年的文明,承载着南宁人浓浓的乡愁。曾经,邕江长期以来存在污水直排、滩涂脏乱、防洪和航运能力不足、民生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一定要把邕江治理工作当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大事来看待,定位于为民工程。”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这样强调。
2015年7月,南宁市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启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建设,先后投入220亿元,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把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如今,邕江两岸风光旖旎,一步一景,带状的滨水公园沿江舒展,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绿道沿着岸线蜿蜒。邕江,已经成为一幅生生不息的民生画卷。
南宁市委、市政府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精心谋划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大力开展邕江综合整治的同时,统筹推进内河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治水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之路。
那考河项目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从臭水沟华丽变身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兼具 PPP、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多重示范意义的“那考河模式”,也为南宁水环境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将江河湖库管理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南宁市还全面建立河长制,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实现河河有人看、湖湖有人管。结合“互联网+”,率先在广西搭建河长制监督管理平台,实现“点一点检查河长履职,拍一拍上传河道问题,扫一扫查看治水动态”。
目前,南宁市正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要求,根据“一河一策、先试先行、全面推进”的基本思路,对全市黑臭水体再排查、再整治、再推进,全力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等工作,同时持续巩固和提升已消除黑臭水体河段的整治成效。
2017年,南宁市在自治区“水十条”考核中成绩名列全区第一。2018年4月,南宁市荣获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称号。如今的南宁,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织就了一幅“湖映青山,水绕绿城”的生态宜居景观。
破解发展矛盾 让绿色转型释放惠民利民生态红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宁市赶超发展的最大优势。作为西部后发展地区,南宁市积极探索,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画上等号。
南宁市以生态促发展,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方面迈出坚定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为绿色发展带来新动能。南宁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通过冷凝水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节省了成本;六景工业园区以供热管网工程代取分散小锅炉,减少污染的同时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率;南宁最大的制糖企业南宁糖业坚持发展与节能减排并重,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路子……与此同时,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理念,释放绿色需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带动环保产业聚集。目前,仅在南宁高新区就集聚节能环保产业超过30家,涌现出博世科、鸿盛源等一批优秀企业。
南宁市以“生态+产业+人文”为导向,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在不同区域挖掘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金名片。先后获得“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养生休闲之都”“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美丽中国生态旅游人文(休闲)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最美中国·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城市”“2016年度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大明山、龙虎山、马山弄拉、美丽南方、上林大龙湖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和生态乡村成为旅游热点。
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让优质生态环境成为南宁经济新增长点。2017年南宁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01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5%;旅游总消费1127.35亿元,同比增长22.72%。2018年前三季度南宁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接待旅游总人数95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6.72%,旅游总消费1008.45亿元,同比增长21.23%。
在南宁,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南宁市按照“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目标、总抓手,分阶段持续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促进了农业提档升级、农村宜居建设、农民致富增收。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了“村收 - 镇运 -(片区)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新模式。完成908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0378 个一般村屯绿化,建设完成557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完成11万余户农村改厕和改厨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幸福感飙升。
以点带面,打造示范,建成了31个市级综合示范村、12个生态综合示范区(带),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西乡塘区“美丽南方”被农业部、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在 2017 年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2017 年,上林县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壮族老家、养生上林”享誉全国。
坚持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改善一盘棋,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马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明确“生态+体育+旅游+扶贫+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乡乡建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村村建有休闲农业点”,2017年生态旅游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20.6%。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担当不负新使命。南宁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铁腕之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系统思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底线意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护为先,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南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