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为圆满完成既定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打好蓝天保卫战”。河北邢台、衡水,山东济南、河南郑州作为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该如何向大气污染宣战?
编者按: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如何,环保部每月、每季度、每年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是个有效参考。空气质量虽然受到地理、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但这个榜单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城市治理水平。河北邢台、衡水已是“黑榜”常客,山东省会济南、河南省会郑州这两年也位列空气最差十大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如何切实落实报告精神,向大气污染宣战?相关媒体探访四城,看看他们的做法与心得。
济南明确治污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
具体到事 细化到人
“我们暗访半个多小时,才走了多少路,车身上已经有这么多土了。”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说着,在车身上写了“济南市”三个沙土字。随后他开出“药方”:工地及附近的道路要硬化,必须使用湿法作业,运输车辆驶过要有效喷淋……近日,济南市主要领导带队,对全市建设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暗访以及拉网式大检查。因扬尘治理不到位, 45个建设项目被公开曝光,相关单位被处以责令限期整改、计入不良行为记录、单位负责人受约谈等处罚。
打好蓝天保卫战,济南在行动,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连续数年位列“气质”最差十城,济南百姓对改善的要求很迫切。为打好治霾战役,济南市成立了书记、市长分别为总指挥和常务副总指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职责,并将实施问责的情形和标准细化为14类,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推进燃煤综合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等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十大措施”,被细化分解为153条,逐条明确责任人员、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等,强化调度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翻看细化表,各项任务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具体到事,细化到人,设立限定时间,可操作性就强了。”济南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
最近,因为历城区港九路南段扬尘污染治理不力,港沟街道办事处环卫所所长李吉涛被区纪委诫勉谈话。去年底,济南出台《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问责办法》,以严肃问责保障履职尽责、严格监管,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因环保工作不力,济南市约谈市直单位、区政府和相关办事处7次,同时,市纪委组织相关县区纪委对6起大气污染防治不力问题,依纪依规进行了问责。济南还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科学发展观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坚持市级领导每月两次带队督导检查制度,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了治理工作。开展“24小时巡查监督行动”,强化媒体和群众监督,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强化执法监管力度,2016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502家(次),侦破环境违法犯罪案件9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28人。
据统计,2016年,济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03天,比上年增加59天;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62天,比上年增加29天。从去年11月份以来,济南连续4个月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后10名。“下一步,我们继续坚持‘老实治霾、务实治霾、科学治霾’理念,打好蓝天保卫战,逐步退出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后列。”济南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记者 潘俊强)
郑州多管齐下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污染做减法 措施做加法
郑州裕中能源公司院里,竖着一根庞大的烟囱。走进烟囱底座空间,见一个小屋子,铁门紧锁。门口绿色标牌上写着: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
“能开门看一下吗?”媒体人员问。
公司负责人有些为难:“第三方监测公司负责采样、测量、传输排放数据。为确保数据真实,钥匙由他们保管。”
裕中公司是郑州最大的发电企业,2015年开始,公司耗资2.1亿元,对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3月30日9时39分,中控室实时数据显示,电厂烟尘排放折算值1.5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折算值17.7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折算值33.87毫克/立方米,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实时监控重点污染源,是郑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郑州从控制源头、动态监管、统筹治理入手,污染排放做“减法”。
减少燃煤污染。2016年,全市完成10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13台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提标治理。2013年以来拆改燃煤锅炉679台,郊县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相当于减煤476万吨。
减少工业污染。321家碳素、耐材、有色金属冶炼、铝压延加工企业,82家喷涂、印刷重点企业,全部完成大气治理任务。
减少黄标车。2016年,淘汰黄标车24401辆。自2013年以来,累计淘汰16万辆。剩余8000辆将在今年淘汰完毕。
减少散源污染。去年,全市14320家餐饮服务场所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基本实现全覆盖;分类整改各类小散乱差企业5356家。
“排放做‘减法’,措施做‘加法’,才能治标又治本。”郑州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担任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建立联动机制,市直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末端延伸到乡(镇、办)、村、企业、工地。
郑州市建委的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综合监管大厅内,大屏幕上显示PM10超标工地、超标数据。通过摄像头抓拍、固定证据、下发整改通知,市建委对建筑工地进行信息化管理。
经过努力,2016年郑州市空气质量实现“一增一减两降一退”,“一增”即城区优良天数达到159天,较2015年增加21天;“一减”即重污染天数降到37天,比2015年减少12天;“两降”即PM10、PM2.5的年均浓度分别达到143微克/立方米、7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分别下降14.4%、18.8%;“一退”即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名第六十八名,比上年前进两位,退出倒数五位。
郑州日前向社会公示2017年“三个治本三个治标”目标任务清单,明确整治“小散乱污”企业等6个方面的时间表、具体任务、牵头单位,采取过硬措施,确保环境质量尽快实现明显好转。
衡水建设监测、预警、指挥、执法一体化平台
智慧环保 精准治污
不久前的一天,河北衡水市环保局执法二大队副队长袁振庄手机上的APP收到报警,他和同事根据系统上的点位提示,立刻赶到现场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一企业燃烧废弃物引发网格内污染指数超标,执法人员及时制止并给予了相应处罚。
袁振庄所用的APP,是衡水市为大气污染防治专门开发建设的智慧环保平台,平台融监测、预警、指挥、执法于一体,可在手机上显示精准定位,便于执法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近年来,衡水市的大气质量较差,年度排名均位列74个城市后10位,百姓的抱怨很多。改善大气质量,执法力量必须跟上,衡水却长期面临环境监控力量严重不足的困境。“全市执法人员才200多人,排污企业有5000多家,传统模式已很难满足当前监管需求,既管不了,也管不好。”衡水市环保局大气科科长崔延斌说。
“以往是企业污染信息经过信访举报等渠道转到环保部门,等执法人员抵达现场时,一手证据可能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污染都已经消除,出现了反应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袁振庄说。
为应对监管力量不足的难题,2015年底市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打造智慧环保平台,2016年4月开始试运行。
据衡水市环保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文通介绍,除大气监测国控站和省控站外,衡水市在建成区安装了282套网格化智能监测设备。
在国控点周边区域、重要交通路口、城中村、餐饮集中地区、重点污染企业所在区域,安装了179套综合微型站,用于监测大气6项主要污染物。
在部分汽车喷涂及汽车专营店集中区域、餐饮聚集区,安装了75套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微型站,用于监测污染物浓度。在混凝土搅拌站处,安装了28套颗粒物微型站,监控扬尘污染状况。
“通过无线网络,把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环保云计算平台。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各点位的空气质量排名,当污染物超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报警。” 王文通表示,平台有各点位污染趋势历史轨迹回放功能,帮助执法人员查找污染源。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平台还可以对本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
“这还是智慧环保平台项目的一期建设,项目二期将扩展到冀州、枣强、武邑、深州等4个县(市),三期将实现衡水市全覆盖。二期三期还将引入第三方治理公司,全面负责监测设备建设、运营服务及数据分析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衡水市环保局局长何立涛说。
衡水智慧环保平台推动了环境监测由粗放向精准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平台运行以来,根据监测报警,已倒查污染源400多家次,推动了企业守法意识提升。(记者 史自强)
邢台治污先治企
脸黑不起来 天就蓝不起来
春日里,各地生产火热忙碌。走进河北邢台沙河市的德金玻璃有限公司,巨大的机械手臂正将成型的玻璃板,整齐地码放到货架上。
在生产车间的另一头,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环保自监测设备上的数据。“根据这些曲线和参数,我们实时控制增减料,保障颗粒物排放不超标。”公司环保部长刚晓亮说。
沙河市被称作“玻璃之都”。玻璃企业的大量聚集,给经济发展添了动力,却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压力。近两年,沙河对玻璃企业的污染治理层层加码。据当地百姓透露,早先厂子里冒的都是黑烟,现在已经变成白烟(水蒸气)了。
在德金玻璃有限公司,低污染低能耗的“浮法”生产已经全部代替了早先的“格法”生产。近两年,公司先后采取一系列治污措施,并实现余热发电,用上了绿色能源。
据公司副总经理樊贺毅介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公司2016年自发投资了5000多万元,给6条生产线全部加装了湿式电除尘设备,颗粒物排放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实际上,沙河玻璃企业的这股“去污”浪潮,只是邢台市企业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邢台遭遇“重化围城”的困扰。除了玻璃企业,还有钢铁、煤炭、水泥等总共130多家重工业企业。由于早年疏于治理,导致大气质量不断下滑,蓝天越来越少。
自2013年起,邢台市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第一要务,瞄准污染企业,实施靶向治理。几年来,邢台市的大气质量稳步改善,在城市“黑榜”上的排名,也由2013年的倒数第一,提升到2016年的倒数第四。与2013年相比,2016年邢台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的绝对量、达标天数增加量、综合指数下降率等指标均居河北省首位。
几年中,对钢铁、玻璃、焦化等传统污染企业,邢台市一方面以环保达标倒逼企业限期治理,另一方面以去产能推进污染减排。2013年至2016年,全市压减炼铁207万吨、炼钢204万吨,淘汰落后水泥196万吨,玻璃5970万重量箱。
对新上企业,邢台严把环保关口,为遏制污染源头,市区30公里内可能影响空气质量的14类建设项目,一律不受理、不审批。
与此同时,全市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在环重点污染企业厂区,建设300至500米的防护林带,吸附粉尘等污染物。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81个百分点。
“治理污染企业,脸要是黑不下来,天就蓝不起来。”邢台市环保局局长司国亮说。据了解,2016年,邢台市查处企业违法排污行为1004起,限期整改505家,关停取缔259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0人,给予24名履职不力的工作人员以党纪处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大气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