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冷战”破坏气候合作努力
‘Green cold war’ undermines climate collaboration efforts
贾卫列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落下帷幕,达成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在气候融资新集体量化目标、《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取得突破,还就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等作出安排,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
近年来,有悖于气候中和的“绿色冷战”思维在西方大行其道。今年9月,美国大幅上调中国产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加征100%、太阳能电池加征50%;10月,欧盟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5年。这引发了“与中国进行绿色冷战对欧美有什么好处”的讨论。
有资料显示,21世纪初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占大气污染的30%~60%,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0%~15%,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使全球尽早实现碳中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在欧洲,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为8%,电动车巴士市场占28%。
在欧美地区,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相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在新能优越、价格合理、有完善产业链的中国电动汽车面前没有任何经济优势,于是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由设置壁垒限制中国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走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品毫无疑问会重塑未来地缘政治的格局,新能源汽车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可以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欧美无疑对这种趋势心知肚明。尽管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放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步伐,一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瓶颈突破,欧美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快速发展,甚至超越其他地区。欧美寄望通过产业回流,在增加当地就业的同时,掌握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产业链主导权,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欧盟正计划要求到欧洲投资设立生产基地的中国企业向当地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作为其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拟从电池企业开始逐渐扩大至其他享受补助的绿色企业。
在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方面,中国的立场一以贯之。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到政策的制定,再到绿色产业的推进,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展现的负责任的大国担当。2023年,在能源转型上的投资达6760亿美元;十年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占所有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80%,化石燃料时代正逐渐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过渡。中国是清洁能源技术的主要领航者,在能源转型中向世界完美展现中国故事。国际汽车制造商必须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加深合作,才能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指出,中国在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运用,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提供了能够帮助能源转型的产品,如太阳能电池板、风机叶片在合理的价格内。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40%都在中国,中国是在能源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各国要促进信息交流,使全球市场发挥作用,降低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关税。
西方对中国电动车的设防,不仅表现为经济领域的“贸易战”,而且在当前已经逐渐演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绿色冷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更是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全球环境治理、不同文化交往、科技进步和社会结构进步的“新冷战”,这严重拖累《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减缓全球公正(绿色)转型的步伐。
要使全球和平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一是发达国家要开放市场、增进合作,在可持续的国际竞争中互惠互利,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动不动就乱舞“贸易大棒”;二对新能源产品生产方来说,要规范制度和监管,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三是构建更合理全球贸易制度框架,尤其要加快推进绿色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四是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在气候行动中构建一个有利于气候中和的制度框架,并在国际贸易领域对零碳、低碳产品给予更优惠的待遇,这符合全球公正转型的宗旨,也会给各国民众带来福祉。
从贸易发展与文明演进的关系看,“自给自足”的社会尚属野蛮,“贸易壁垒”的社会进化到半文明,只有实现“贸易自由”的社会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绿色冷战”就是文明的倒退,将加剧世界不平等。如果说“冷战”破坏了世界和平的进程,毫无疑问“绿色冷战”将缩短人类存续的时间。

作者系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
文章修改后以《‘Green cold war’ undermines climate collaboration efforts》为题刊于《环球时报》英文版2024年11月27日第7版
网址: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411/1323825.shtml